分卷阅读13(2/3)
“一亩地一万斤!我的天啊,亩产万斤不是梦啊!之前都不敢想象。”冯丽在一旁附和说道。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之前一些村民说这片山坡地压根就不能产粮食,还嘲笑她们种红薯的季节都不对。
现在这片山坡不仅产出粮食来了,还比其他地方产的都多,比他们最好的地要多两倍,比普通的高产三倍。
“哪里哪里,活都是大家伙一起干的,功劳也都是咱们大家的。再说了,咱们也不是为了挣功劳,主要就是希望能够自己的日子可以过好,也可以帮助当地百姓,学有所用。”王秀禾觉得自己的植物学知识没有白费,总算能够派上用场。
这个时候,生产队的其他村民都在忙活翻地,独轮车也用不上,还得再过两月,才种早稻,所以独轮车也很容易借出来。
他们这些知青开垦的新高产土地有大几十亩,好一点的地方可以有一万多斤,差一点的地方也都有七八千斤,所以平均下来一亩地就是万把斤,这么多粮食一天两天也收不完,得花上半拉月。
红薯虽然不及稻谷和玉米顶工分,但是耐不住数量多,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他们知青种了这么多的红薯,之前欠的粮食绝对可以一笔勾销,而且除去交公粮,还可以剩下许多。
简单地预测了一下,每亩地可以生产一万斤左右,开垦了这么多的良田,妥妥地可以收获几十万斤红薯。
不过大家伙很少用煎炸,因为太费油,偶尔做一次炸红薯,也是用少量的猪油。
独轮车一次可以运五六百斤,比起用人力挑,省时省力许多。
将挖出来的好几个红薯都放到筐子里面以后,王秀禾又刨了几个不同地方的,发现都已经成熟,于是将挖出来的红薯都放到筐子里面,准备回去告诉大家伙,红薯可以收成了。
王秀禾:“粗略估计,一亩地应该能有个万把斤。”
“娘相信你,你一直都很让娘放心,但是得抓紧点时间,如果明年还不带个姑娘回家,娘就找人给你说媒去,到时候你可别娘多事。”赵建军的娘给了儿子一年的时间,一个是对他的敦促,另外一个也是对儿子的尊重。
得知可以收成红薯,王秀禾和其他同志们一起早早地吃过早饭,拿着好些筐子和袋子,还跟村民借了两个独轮车,专门用来拉红薯的,一起来到南山坡。
之前她们知青点吃的最多的就是黄面窝窝,都快吃腻了,现在总算可以换换口味,他们卫家屯知青点的主食已经由黄面窝窝换成了红薯。
赵建军点点头,很肯定地回答:“嗯,知道了!”
除了做法不同,红薯也可以切成红薯条、红薯片、红薯块,红薯丝......
挖出来以后发现,很普通的一棵下面竟然长了七个红薯,而且每个个头都不小,看起来最小的都有半斤重,最大的得有好几斤重的样子,妥妥的红薯下蛋。
王秀禾掰开其中一个,尝了一口,甘甜可口,非常好吃。
王秀禾来到了试验田跟前,先挖出来一棵红薯瞅瞅,这棵红薯长在田边,属于长势一般的那种。
第19章 修建新粮囤 卫家屯产出红薯王,惊动社……
冬去春来,去年知青们种的冬红薯已经成熟了,绿油油的红薯叶子爬满了山坡,看上去煞是好看。
虽然刨红薯、装红薯、运红薯非常累,但是大家伙都干得特别起劲。
顿顿吃红薯肯定腻,不过换着法子吃就好很多,炒溜炸烹爆,煎塌贴焖烧,应有尽有。
邓原:“当然了,我之前也没有想过可以种出这么好的红薯了,这还多亏了王秀禾同志,秀禾,你是咱们知青点的大功臣!”
“秀禾,你说咱们这一亩地得产多少斤红薯啊?”张春兰现在特别崇拜王秀禾,有啥不懂得就问王秀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