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3/4)
查办的人就是谢祯,在群臣的传言中,太女殿下并不在场,因而得到消息忧帝受惊负伤,马上赶去长宁帝面前觐见,顺道请了命督查叛党之事。查叛党本也不该是太女能干的事,毕竟皇帝怎么就能确定不是你勾连丞相想赶自己下台呢?可这对父女关系实在不寻常,宫里在这种人人可危的情况下竟然略带轻松,还传出了“闻之帝喜”的消息。
似乎是一种中庸的妥协,对谢祯而言,她一开始就把淮西集团,几乎尽皆下狱,而淮西人多半是长宁帝原本的老乡、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功勋。事情似乎和洪武年间发生得没有多大区别,甚至于谢祯心中根本没有女眷的概念,一经查实与胡惟庸勾连虽不九族株连,全家却绝不留活口。李何按洪武历史,应该是和朱元璋的长公主一起流放了,但似乎正如京中旧识知其为人有所爱惜,他也同样清楚旧人的处境——谢祯手上,长宁帝的意下,他总归会和李善长一家老小一起赐死。因此,他在李善长被下狱后,当地抓捕之前,就自杀了。
而长宁帝的妥协则在于后来,这使得结果并不是长宁年间的胡惟庸案死的人更多,至少会被削爵的秦王实则只被骂了一通,汤和即使不再是皇帝发小也全然无事,还有些谢祯眼中的“外围枝条”,在被罚俸后基本也放了出来,似乎真的只是要杀尽不轨之徒,牵连到的家户比洪武记载的要少很多。
蓝蔚呢,最近没见到谢祯,或许谢祯不想让她沾上刑罚的血气,就嘱咐她老老实实坐在天工院里,这事跟她毫无干系。只是,在蓝蔚看来,有了胡惟庸案,蓝玉案也就不远了,那时自己又该怎么办。她直觉自己所知道的那些历史知识该是能帮自己与家人避开这些惨剧的,可是她偏偏毫无头绪。
那么是时候与谢祯坦诚以告让她为自己分析么?
蓝蔚拿捏不准,对于这件事情她总是很忐忑的。恰在这时候,又来了件真喜事。
--------------------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背景补充:
历史上,李善长被胡惟庸牵连是多年以后翻旧案才发生的,但显然,如果上面有足够的掌控力和明确的目标要搞死淮西,同时皇帝并不想念旧情,他显然会在一开始就被抓。
第32章 长宁十三年(1)
蓝蔚的主要工作,就是看看各位工匠们是否兢兢业业做着研发、研发做得怎么样,她提出的蒸汽机雏形工人们不算太懂,但耐不住能进京的匠人都是聪明人,官爷要求了,那便是竭尽心力,竟然也就做得像模像样。但胡乐闷着声说觉得不好,说它耗煤又冷却太慢,用处太少;军匠们也不喜欢这个主意,毕竟锅炉用的是他们的高精钢,即使壁不厚也感觉很浪费。
蓝蔚当然不好说自己知道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难得有了点穿越者的优越烦恼,即使没有做出机车轮船,也终于忍不住喜滋滋地与谢祯说了这好消息,也算在这冬里冲散血腥味换点喜庆。新年啦,正月嘛,算迟到的新年礼物也好。
她当然不以直接的方式说道,先卖个关子讲述着天工院内胡乐与军匠和其余匠人的分歧,正要抛出蒸汽机的发明,谢祯却说:“我觉得该听听胡乐他们的想法,我不懂工,但听上去他们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你既然任用胡乐为属官,也该将他看得重些。”
“不是这个道理,他们发明出的蒸汽机绝对是个好东西,用它推动车,一定比人力快吧?”
“你也许与他们在一起久了知道了许多,我的见识还囿于书册呢,等忙完了有空你也给我上上一课。”谢祯缓声却有些敷衍,“你要是问我我只能教你驭人,我也很少过问你在天工院的事情,毕竟专业的事情向来该仰仗专业的做。”
虽然谢祯之前也说过类似的话,可语境不同,当时是主动提供帮助,现在蓝蔚却觉得有种委婉的规劝——谢祯还是叫自己多听听胡乐的。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