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3)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留环盟切。贻珠情彻。解携时、玉声愁绝。”
那持着武士刀的人,徐徐地走了进来,十年过去了,他的身手矫健,功力毫不逊色。他击退数名狱卒,拿着抢来的钥匙,开了牢门。
第7章 停云台
他的工作,往往是从这些不真实的传说里,梳理出历史的脉络。
直到后来他关在这一样的监狱,一样的牢房里,看着一样的一窗明月。
“胡汝贞,跟我走。”
胡宗宪仰头,看见来人是谁。
此前,当他提出说要进监狱里看毛海峰时,徐渭问他:“你该不是真的动了心?”胡宗宪回答:“是,如今台州大捷,他已无关大局,也无力东山再起。他早就从计划中摘出去了。”于是他起心动念,徐渭知道他在想什么,可不点破。
“你想知道那条应龙,是从哪里升起,又在哪里落下吗?我带你去。”
一句迟来多年的“我不恨你”,他弯腰,拉起了胡宗宪,就像他曾把酒醉的胡部堂,架在了自己的肩上。
年轻人笑了笑,“宋朝的时候,用来困住蒙古人;明朝的时候,用来困住万历小儿的军队。”葛停云听完,也笑了笑,他知道蒙古人征服南宋,还有万历三大征的事情,但是依靠在大山里设下的迷魂阵来困住大军,听起来还是有点太过仙侠,不够真实。
十年前的夜里,他自背后抱着他,藉着酒意,呢喃着问他:“你愿意留下来,不回去么?”少年曾给过答复。如今,他仍未背约。
“你有下定决心吗?”年轻人问道:“你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现在,你不是总督,我也不是海寇了。”他说道。
如果毛海峰不是倭寇之子,那段同游福建的日子,或许就不会是虚假的。
两人乘船,远行而去,今生今世,再也未曾履过大明片土。
“为什么你想见应龙?”年轻人又问道。
这些年里,依稀梦里,他见到的那人。
不知道已经是第几日了,葛停云迷失在大山之中,走不出来。
港边微微细雨。歌女目送孤帆,唱着:
人生最后的关头,来的人不是戚继光,不是俞大猷,只有──
胡宗宪受人栽赃,而后下狱,在他原本决意要自尽的夜晚,那人出现,拉了他一把。
葛停云摇摇头。来这一趟确实千辛万苦,这也已经是他研究的题材中,所剩下的最后一条线索,如果实地探勘没有成果的话,恐怕无法完成论文,更无法拿到经费;或许在这之后,他就好几年都不会再出来了,因为没有经费能出来实地考察。
他曾在山里的村庄,遇到一位年轻人。年轻人长得非常斯文,戴着金边眼镜,柔顺而蓬松的头发,旧衬衫与吊带裤,穿着像是民国时期,又像是日治时期的人。
只有现在,我才有资格继续留在你身边。
葛停云问他:“这法阵是为何而设?”
“这是博士论文审查吗?”葛停云忍不住笑了出来。要写一篇十万字的研究,选材上确实必须下一定的决心。或许是因为这没有人写过,或许是因为这个谜没有人能解出来。又或许……纯粹是这个传说太过浪漫,引起了他的兴致,一发不可收拾。
胡宗宪哑然。他忽然不能理解,为何两人之中,总得死一个。
他没说他叫什么名字,但是葛停云决定相信他。进山之前,年轻人说:“这山里,有我祖宗辈设下的法阵,你有可能走不出来。”
少不更事的微笑,那双望着他,亮堂堂而又炙热的如星双眼,如今都已变得沧桑。不变的唯有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