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7(1/2)

    但能保证多久,说实话,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粮食问题不解决的话,有人饿死是迟早的事情,但怎么解决,又是个大问题,那么多的口粮,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他每天愁得头发都白了。

    最后不得已只能来找许新月他们打听一下,看他们知不知道上面是怎么个章程。

    第94章

    这几个月下来, 他们大队里是个人估计都能看出来,许新月他们家和军方的关系很密切。

    粮食的事情虽然不归军方管,但军方知道的怎么也比普通老百姓多。

    陈山就想来碰碰运气, 看能不能打听到些什么。

    他一开始问的是许新月,因为这场饥荒还会持续很久的事情是许新月告诉他的,但许新月一问三不知。

    后面又问了许冬至,才知道了一些信息。

    许冬至自己知道的也不多,他只跟陈山说, 上面不会让老百姓们饿死, 真到了要饿死的地步,上面会送粮食下来, 现在的救济粮主要是先紧着受灾较严重的老百姓们,确保他们不会被饿死。

    上面会这样做很正常, 便是陈山自己,有多余的粮食也是先给那些吃不上饭的穷苦人家,因为命只有一条,没了就真的没了。

    至于那些吃不饱饭的人家……

    华国人不怕吃苦,只要饿不死, 他相信大多数人都能活下来。

    知道上面不会放任老百姓们饿死,他的心情一下子松快了不少, 但肩上的担子并没有减轻多少。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抱着和大家一起活下去的想法,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 很多人都是先紧着自己, 或者,自己在乎的人, 他们会把更多的粮食给自己吃, 给自己在乎的人吃。

    而那些他们不在乎的, 像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女孩,像长辈不慈家庭里的小辈,像儿女不孝家庭里的老人……还有一些恶毒的公婆和一碗水端不平的父母,他们家里的儿媳妇和不受宠的人,这些人平常已经没少受家里苛刻了,饥荒年里更是变本加厉,不仅吃的变少了,干的活还更多,时不时还要挨打受骂。

    许新月他们一家四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许建军和杨惠虽然不是被活活饿死的,但其实跟被活活饿死也没太大的区别,特别是杨惠,她就是因为吃得少,干得多,身体承受不住去世的。

    好在许新月他们姐弟俩机缘巧合下救了沈老爷子脱离了许家,不然,就许家人的许家人那德行,他们姐弟俩怕是也活不长。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们姐弟俩这么幸运,严格上来说,他们姐弟俩只是个例,但他们大队里却有着很多和他们姐弟俩有着类似的遭遇的人,所以,他肩上的担子才重。

    和许新月他们姐弟俩了解完上面的章程后,他没有再频繁往公社跑,问救济粮的事情,而是把重心都放在大队里的人身上,确保大队里的每个人都不被饿死。

    他的努力还是有成果的,秋收后的两三个月里,大队里并没有出现人被饿死的现象,但还是有些人死了。

    这些人要么体弱多病,要么上了年纪身体不好,本身活得就很艰难,又遇上饥荒,吃不饱,穿不暖,还没钱看病,撑不下也挺正常的。

    陈山虽然替他们感到惋惜,但也没有办法,能让他们不被饿死,已经是他能做的全部了。

    其他的,便是他自己遇上,也只能听天由命。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便到了年底。

    年关将近,换作往年,大家伙这会儿都该开始准备年货,哪怕是去年,也只是萧条了一点,但是今年,别说是准备年货了,不饿死已经不错了,很多人都吊着一口气等年底发粮。

    整个大队里唯一不受这场饥荒影响的,大概也就许新月他们家。

    许新月他们家最不缺的就是粮食了,肉也不是很缺,家里鸡和兔子养了不少,秋收那会儿沈追司还给他们抓了几只小鸭子过来,现在也长大了,偶尔再上山抓点野物,一天三顿基本没断过。

    他们家的好日子在大队里也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人家里没粮食了都动了跟他们家借粮食的念头,但真正去借的没几个。

    一来是不熟,二来是觉得他们不会借。

    他们姐弟俩自从搬到新家后,就不怎么跟大队里的人往来,现在大队里跟他们家算得上熟的,估计也就陈瀚民他们家和陈山他们家,而他们两家是不缺粮食的,因为许新月他们会给他们送,用不着他们上门去借。

    那些和他们不熟的人,经历了上次公社的调查员过来调查的事情,觉得他们大概率不会借,就没有贸然上门来借。

    这些人里其实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观望,看有没有人能从他们家借到粮食,要是有,他们再上门来。

    第一个来找他们借粮食的人是胡胜利。

    胡胜利是知青,赚的工分没有乡下汉子多,但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起初倒也能活,日子久了,粮食渐渐就见底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