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6/6)
那位送信的下人行了个礼:“王爷说,这事情说不定牵连着别的人,不要搅得太内里,行事务必不要得罪黄公公,要舍得花钱。”
“我明白了。”
等送信的人走后,天也渐渐亮了起来,魏池弹了弹官帽上的蝉翼:“换衣服,备车。”
魏池算是早到的,见过了郑大人之后遇到礼部仪制清吏司冯世勋也过来请礼,冯大人就住在魏池隔壁的院子,早几届也中的探花,相貌堂堂,是朝廷中公认的美男子,字极出名,已自成一家。
冯大人打趣道:“魏大人来得真早,还比我远几步呢。”
和郑大人的满面憔悴不同,冯大人似乎与这起案件无关,拉着魏池开始议论起古董字画来,魏池也就和他聊了起来。又等了一会儿,刑部清吏司邵粟裕,大理寺左寺鲁宁也到了,最后挨着点儿到的是都察院监察御史徐汝能。冯大人的长相自不必说,魏池也是个长相风雅的少年,郑大人这些虽然老了,但都是富态的模样,只有这个徐汝能是个干巴巴的五十岁老头,别说别的,手上连把扇子也不摇。
看来当年应该是中了进士,要不这等长相要是别的恐怕都当不了官。
“下官住在城外,故最后到了,抱歉。”徐大人不卑不亢的行了个礼。
魏池和冯世勋是协办,官位也较高,于是一左一右坐的侧案。邵粟裕是郑储的老手下,鲁宁估计也和他们熟悉,略寒暄了一下就坐下了。魏池本不在意,等大家都坐下来才发觉徐汝能还站着,不是他想站着――是因为没有他的座儿。
郑大人似乎是这会儿才想起有这么个人,于是对手下说:“哦……去拿个条凳过来……翰林院这次倒是撇的干净!也不派个人来。”
魏池这才想到,都察院派来的这个御史在此种背景下看似合理,却气势格格不入。这个案件随便一想也是牵扯众多,皇上虽说想要出狠手,但是恐怕不想大开杀戒。都察院为何要逆了皇上的意思派个御史来呢?这又是给刑部和大理寺怎样的暗示呢?
徐汝能老实的谢了一声,坐到了条凳上。
“我说这个事情啊,”既然就只有六个人了,郑大人觉得话还是说明白了的好:“该管的人都躲了!没躲的呢,随便派个人来充数,就留我们几个在这里得罪人……这事情我也想好了,人,交给东厂那边去审,等出了结果,咱们直接议事定案就是,如何?”
“喏,这是提人的单子,我们六个都签了,人就交给东厂,东厂的人就在外面候着呢……这大热天的……一会儿还要热!”郑大人说着,自己先把名字签上了,遂递给了邵粟裕和鲁宁,两位协办也签了,然然后传给条凳上的徐汝能,等周汝能也画了押,两位督办再签了,一干人犯就去东厂和他们的亲戚家人们汇合了。
“这个字,我不能签。”徐汝能声音不大,但分量十足。
“你说什么?”郑储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个字,我不能签。”徐汝能推开了书办递过来的笔。
“你……”郑储猛的拍了桌子:“一个七品的小官竟然敢当场顶撞上司!你们平常也是这么和你们杨大人说话的?? ”
“这个字,我不能签。”徐汝能干瘪的身体不卑不亢。
“不止我不能签,冯大人,魏大人,你们也不能签!皇上的旨意是要我们彻查此事,如果我们直接把犯人提给了东厂,那我们就是违旨办事!”
“怎么违旨办事了?只要我们都签了字,这就是我们议事的结果,怎么就不是在彻查此事?”郑储此刻的嗓门倒是比昨天大了许多,尚书的威风显出来了。
“连一份供状也没有,这也算是彻查么?齐律明文记载,凡官司到了司管的衙门,都要先审,之后不能落判的才能将犯人并案卷移交他部。”
“……听说您是才从县令提上来的吧?”郑储忍了口气,坐了回去:“不要拿一个县的小事和国家大事相提并论,幼稚!有些事情你不知道,就不要乱发话,哗众取宠!”
“有哪些事情下官不知道?”徐汝能冷笑:“是皇上的密旨还是司礼监的?有旨意说可以直接提人给东厂?”
“东厂的人就在外面等着呢!”郑储这会儿是真的火了:“你还不明白?”
“也就是说,这个密旨只有您知道?那郑大人签就好了……既然不在下官职责之内,自然下官不签也无碍。”
“你!你不签字要你来做啥?”
“我……?我既然是御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