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2/2)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韩攸未曾置评,不过却表了态,一定会做好萧瑾嘱咐他的事。

    这话虽然没明着说,但就是这么个意思,萧瑾虽然觉得对方厚脸皮,然则事实也的确是这样,他们的确扯上了蜀国的这一面大旗。再说,萧瑾本来也没想着把这稻麦轮作办法藏着掖着,毕竟这也不难,历史上似乎还是从蜀地开始推广的,人家早晚也能自己摸索出来。

    既然答应了要教,那等他的回复抵达两国,两国来使要不了多长时间便前往夏国。这可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萧瑾好歹也是皇帝,他也是要面子的。

    务必要干干净净。

    韩攸:

    不过萧瑾觉得,他们过来的目的恐怕不会如此简单,这稻麦轮作跟科举,应当都是借口,

    他瞧了一眼萧瑾。

    这架势,像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一样。

    不过,这件事并不是说做做就能做的。

    萧瑾也是一言难尽。

    韩攸忙错开眼神,恍若无事。

    萧瑾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那稻麦轮作的法子并不难,人家早晚都能学得会,不如现在卖个好,也全了两国之谊。先皇在世时与蜀国往来密切,如今四国关系甚是微妙,多一个朋友总好过多一个敌人。

    翌日,萧瑾又叫来几位心腹大臣共同商议,议事议了一整日,总算是将各项章程敲定了下来。左右军巡街司、水务司、街道司这三司隶属于临安府,由府衙统一管辖。因人手不够,从兵部那边划了不少士兵过去,韩攸兼了一个监官,临时负责三司事宜。

    这蜀国国君,怎么这么厚脸皮,韩攸问:您答应了?

    萧瑾说得正起劲,猛地看到韩攸的眼神,突然止住。

    萧瑾想了想,也觉得自己这高谈阔论的有些不同寻常,索性就摊开了:是这么着。前些日子,燕国和蜀国都派人送了国书过来,燕国那边想过来看看咱们的科举选仕如何运作;蜀国国君则有意遣使前来,学习夏国的稻麦轮作之法。

    夏国虽然国力差了一些,但是输人不输阵。尤其是临安城,绝对不能输!

    --

    蜀国的意思是,当初他们占了蜀国的便宜,拉着蜀国的大旗才让齐国投降,因此得了那五州之利。

    韩攸心里更觉奇怪,这怎么一下子要整治的东西这么多?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