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页(2/2)

    是敌是友都不好说呢,哪能随意比试?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哪怕司徒恭不讨厌萧瑾,可终于到了该分别的时候。

    萧瑾在赈灾的时候,司徒恭虽未明说,却一直都在旁观察。看得久了,他才渐渐明白,兴许夏国这小皇帝的仁善不是伪善,而是他本就是忧国忧民之人。

    齐国为了抵抗夏国跟燕国,招募了不少兵,更在民间收了数不清的钱粮。燕京一带富人不少,但更多的是穷人。

    蒙阳从一开始的战意凛然,到如今屡次邀战失败,已经渐渐没了斗志。

    蒙阳摇了摇头:下回纵使再见,说不定也得战场上。

    另有迁都一事,也有一堆的繁琐事情等着他们,司徒恭这没多长时间在燕京耗着。

    因夏国为赈灾一事奔波,蒙阳便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再与简玉衡一较高下。

    朝廷百官在他眼中是人,寻常百姓也同样如此,没有什么高低贵贱,能帮则帮,能助则助。

    --

    燕国大军启程那一日,萧瑾特意欢欢喜喜地前去相送。

    他原想在燕京多留几日,看看后面还有没有机会,可司徒恭待不住了。

    这事儿若是他来做,未必能有这样的效果。究其原因,不过是他并没有萧瑾的那一份亲和力。

    开封府还等着他回去治理呢。

    诏安了富人之后,剩下来的就是得赈济穷人了。

    吃了夏国一个闷亏的关翰林同样憋屈,蒙阳好歹找到了人,对上了脸,他想找一开始那个小侍卫,找了这么多天却愣是没看见。后来有一回,夏国皇帝出门的时候跟前带了不少侍卫,关翰林想着这回他总算是能找到了吧,结果看过去的时候,好家伙,一个人他都不认得,且都长了一张大差不差的脸,一眼看去差不多,更别说认人了。

    今日一别,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再见时又会是什么模样。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蒙阳也到底没能实现心愿。

    扪心自问,司徒恭做不到这些,他更多的是御下,没有什么恻隐之心。

    萧瑾差事人做事的时候可不管他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脑子聪明灵活就使劲的给你安排活计,简玉衡恰好就是那个聪明的。

    这回不行还有下次,关翰林自己闷,也不忘安慰蒙阳:下回肯定还有机会的。

    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司徒恭想到这些日子自己在萧瑾身上也悟到不少,一时也生了些许离愁别绪。

    庆功宴后,还剩下了不少食材粮食,萧瑾知道这在外面都是好东西,仍旧让他们送去给贫苦百姓了。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