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2/2)
这么一大片沃土。若是不用来耕地,岂不是暴殄天物了?
燕国皇廷改迁过来的都过来了,皇室中只剩下两支留守原来的旧地看守。
开封府在司徒恭的震慑下,几乎没有出什么纰漏。司徒恭也成功将都城从北边牵到了开封府。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无独有偶,萧瑾也在操心农事,且他的动作可比司徒恭要大多了。中原耕作已久,产量自不必说。萧瑾这边新得的山东、华北一带,也是精耕细作,久于农事,但是东北那边却少有人定居,因其东边还有频频作乱的高句丽。
齐国尚在的时候,高句丽便不大安分,齐国时不时要派兵镇压,如此方才能保东北全境安宁。只是派了士兵驻守,仍然抵不过高句丽的不要脸,偷偷潜入齐国境内掠夺的行为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也叫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托了他们的福,没有多少人愿意去那夷人众多且鸟不生蛋的苦寒之地。
把控中原之后,司徒恭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操心农事。粮食、田产、税收,此三样才是司徒恭挥兵南下的关键所在。
--
司徒恭勉强留了他们一条命,却也断了他们过好日子的念头,也绝了他们子孙后代入仕的念头。司徒恭是饶过他们,却并不放心这些人。比起齐国的后人,还是燕国人用着更为放心。
与此同时,萧瑾还又派了苏仿带队前往,发挥余热。
索性这次两国开战,萧瑾趁机赚了一笔不小的钱,他便将这笔钱用在了东北开荒一事上。他先是调了十万军队、拖家带口的驻扎在东北,这样做一则抵御外地入侵,告诉高句丽他们,东北这一带自今往后得归夏国管了,若再敢来犯,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份;二则,也是为了屯地,早日将这大片大片的荒地开垦出来。
去了便是包吃包住,这点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只是这并非萧瑾所愿。
因为有了之前在两广开荒的经验,萧瑾派过来的这些士兵对这件事情并不抵触。东北虽比不得他们老家,但是朝廷给的待遇却极好,在那儿扎根九年十年,不说能在临安府买栋宅子,在燕京买宅子肯定是行的。
他不允许齐国在自己的治理下还比不得原来百无一用的齐国。
富贵人家的不屑去,但家中贫寒的却求之不得。先前去两广带的士兵如今是什么样子,他们也早有耳闻。如今。这些人的日子过的可真不错,可两广他们是去不得了,这东北却是意外之喜,不得不把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