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页(2/2)

    对于原先齐国之地,萧瑾也尽量做到了一视同仁。

    王从武这话也让萧瑾想起来,估计夏国人有不少还抱有这样的偏见,回头他得下一封诏书,好好警醒一下夏国人,顺便安抚安抚新得的百姓们。

    这些授课的夫子也是有品阶的,只是品阶不高,除了教书也没有别的职务。

    书院造得很快,因为都是用之前原有的屋子改造的。各地书院建好之后,萧瑾从夏国境内抽调了一部分举人来教授文武之道,又下令在民间招募有识之士,让他们去书院授课。

    萧瑾笑着说:只是让他们去教个书,又不是让他们入朝为官,他们纵有异心,又能做得了什么呢?何况每个书院里头还有夏国的举人,你信不过他们,还信不过这些举子吗?

    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才是萧瑾努力的目标。他不指望国家有多强大,但是心一定要齐。

    萧瑾纠正他:齐国都已经忘了,他们如今可不是齐国人,是夏国人。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王从武拧着眉头。

    王从武还真被劝动了几分,最后决定作罢。

    然而这种说辞依旧说服不了王从武:齐国刚被灭国,这些人是否有二心,咱们也不知道,圣上您还是不要把他们想的太好。

    这毕竟是一个向上的通道。

    不过怎么说,教书的班子是凑齐了,萧瑾只能寄希望于他们真能教出栋梁之材来。

    --

    王从武对齐国人一向防备心很重,见萧瑾如此任用齐国人,便道:圣上您就不怕这些齐国人包藏祸心?

    还真有齐国人愿意当这个夫子。他们从前是齐国人,然齐皇已经没了,齐国皇室男丁也死完了,彻底没了念想。为了往后生计,向夏国投诚才是明智之举。

    当然最主要的因还是,这些人不过只是当了教书先生,若是别的,他不会这么轻易罢手的。

    来的都是当地的读书人,武师傅倒是也有,只是很少。

    但好歹,也算是夏国正经的一个小官儿。

    萧瑾继续说:提防肯定是要提防的,但若是将他们划入夏国之后还将他们视为外族之人,对他们百般歧视,岂不是逼着他们有反心?到时候更会闹出许多事端来。比起差别对待让他们心生怨恨,不如放开了手,看看他们能不能教出好学生来。若是能,再提拔提拔他们也在情理之中。日久天长之后,他们自然也知道夏国跟齐国是不同的,朕有这个自信,让他们最后只效忠于夏国。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