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页(2/2)
就是有什么需要化学专家向公众解答的问题,记者去采访她。她解释了一句,干脆脑洞大开,又或者,是她当选院士了,上新闻联播,你说有没有可能?
温见琛忍不住替自己辩解:我不能接受的也不是我刚生下来就被她送给我爸这一点。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不过抬头是儿子,和佘雨的比起来,显然更亲近。
裴冬宜看完,把信纸递给温见琛,先是感慨:你说,会不会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电视新闻里?
落款是父 x年x月x日于,于字写多了,又被划掉。
--
温见琛一愣,嗯?
三是告诉他们,佘雨绝对不会打扰他们的生活,跟他此生既然没有母子缘分,就不会强求,她过去的三十年里没有踏足容城一步,以后也不会去,死后会归葬于故乡,陪伴父母和姐姐。
所以她也理解和支持你嘛。裴冬宜抖抖信纸,安慰他道,反正她已经这么说了,你就不用勉强自己了。
裴冬宜一噎,听懂他是吐槽自己,于是发出一声讪笑,接着忍不住问道:那我能问一下你现在什么感受吗?
比起佘雨的洋洋洒洒三页纸,温致礼的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页纸都没写满。
二是以后佘雨送的东西大可以安心收下,一来都是有针对性的专业书籍或者物品,除了他们没人能用,犯不着觉得拿人手短。
说完抽出最后一张信纸,还有一张唔,是爸爸写的。
温致礼的信内容很简单,一是既然温见琛已经知道佘雨的身份,并有了决定,这事儿就算告一段落了,以前怎么相处现在还怎么相处。
他沉默片刻,问道:你在家也这么卷你爸妈,对他们寄予厚望吗?
温见琛垂了垂眼,你想让我有什么感受?能够维持原样,不勉强我认她,我很感激。
就像裴冬宜和宁涛之前跟温见琛说的那样,你不能指望一个才二十出头的女孩子,放弃自己的学业和前途去抚养一个突如其来的孩子,这样的母职惩罚太残忍了。
最后,邀请他们国庆去京市玩,随信留下一个邮箱,是佘雨的一位朋友,在德国当急诊医生的,说温见平时工作中琛有问题需要解答的话,可以给他发邮件。
温见琛听了眉头直跳,这也太会想了!
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谁都不会觉得别扭。
只是没想到,你出生的时候她们全家就剩她一个人了。裴冬宜喃喃自语似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