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页(2/2)

    这两位都有一辈子的经验,对康熙的品性自然了解甚深。

    不过所有的平静都是表面上的,就像是水平如镜的湖面,阻挡不了静水流深波涛汹涌。

    八阿哥的确很喜欢。

    这件事托到八阿哥头上,可算是专业对口了。

    对于内务府的各种猫腻,还有谁能比他更了解吗?

    想来这份工作,八弟会非常喜欢的。

    至于内务府,在他看来不过是藓芥之疾,根本不足为虑。

    虽然胤禛是分别拜托的太子和八阿哥,但这两位都是老油条,非常有默契地暗中联手了,指使挑出了好几件内务府贪赃枉法的事。

    但现在道录司不是有明若了嘛,明若也是个大外挂,就不必再浪费一个八弟了。

    自从下定决心改革科举之后,已经先后出了两届考生。

    --

    至于平定三番,那更不用说。纯粹是因为以吴三桂为首的三番太过嚣张,每年国库的收入,得有一半送给三番做军费。

    康熙做事一向求稳,当务之急,他需要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平衡满汉关系上。

    如果三番安分守己,康熙绝对能再忍几十年。

    显而易见的,朝中的新秀里多了许多汉人面孔。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胤禛出京之前,分别拜托了太子和八阿哥,让他们搅出些事情,逼着康熙不得不动内务府。

    要知道,八阿哥上辈子可是做过内务府总管的男人。

    当然了,满人虽然在科举上占不了便宜,但他们有其他的入士途径,一时倒也相安无事。

    他虽然还没正式入朝,但已经得到了临朝听政的资格。也就是每天上午跟着康熙去上朝,杵在一群宗室之间冲木桩子,下午继续回无逸斋读书。

    所以,八弟还是到朝堂上去发光发热,顺便随心所欲地给康熙添堵吧。

    等了两天,只等到让他出京的旨意,却没等到任何要动内务府的消息。胤禛失望不已,却也明白,在这件事上,他根本就指望不上康熙。

    不过没关系,康熙指望不上,他还有二哥,还有八弟。

    康熙思来想去,最后得出结论:小四说的很有道理,但现在还不是收拾内务府的时候。

    所以,他们挑出的探路石,都是那种既在内务府有一定背景,家族中却无人在康熙面前得用的。

    今日胤禛这番话,可以说是直戳他的痛脚,他一直都有的拖延症,给摆到了台面上。

    原本他的打算,是把八弟弄到道录司,其他总揽内务。两兄弟齐心协力,还这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平民百姓家,每年被邻居抢走一半收入,还要奋起反抗呢。更何况,康熙是个皇帝?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