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2/2)

    这时又有几个小男孩跑了过来。

    也正是因为有外来资金的支持,才改变了很多江城人的生活,他们的手里也有了不少余钱。

    而他们这些邻近省城和鹏城的人,是最早的受益者。

    其中两位冲着那位中年大姐喊着:奶奶,奶奶,你买包子啦,我也要吃,我也要吃

    第4章

    改革开放之后,全国人民的经济收入,比起六七十年代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江城离省城不到一百公里,离鹏城也才一百多公里。

    江慧在后世曾经看过一些资料,1986年鹏城统计局公布的平均工资,已经达到204元。

    等大姐将包子接了过去,江慧这才接过她递过来的两块钱。

    她再扎好袋子口,递给那位大姐,大姐,给您包子。

    她的香菇肉包,一个卖两毛钱,这个村里很多人家都吃得起。

    走了二十分钟,到了隔村的地界。

    江慧目测,她这一扎钱至少有一百块以上。

    这位大姐果然是有钱人,竟然随身都带着这么多钱,真的少有。

    他们江城的人,很多都去省城和鹏城打工或做生意赚钱。

    中年大姐看着江慧那一脸吃惊的表情,不禁笑道:妹仔,你没听错,就是十个包子。

    确认了她真的要买十个包子,江慧动作利索地拿了一个食品袋,用筷子夹了十个香菇肉包放了进去。

    江慧有些震惊这位大姐的出手大方,又再确认了一遍,大姐,您真的要买十个香菇肉包?

    江慧这清脆又响亮的叫卖声,很快将这个村里在家的人引了出来。

    可以说,改革开放的春风,率先吹遍的是他们这个珠江三角洲地带。

    这时,一个穿着体面、烫着短头发的中年大姐走了过来,很爽快地对江慧说:妹仔,给我来十个香菇肉包。

    江慧开始吆喝着叫卖,卖包子啰!香喷喷的香菇肉包,快来买哦~

    她说完话,还利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包包,从小包包里面拿出一扎钱,那一扎钱里面,还有不少是十块钱的面额。

    这些去省城或鹏城打工或做生意的人,赚到了钱,就寄回家。

    鹏城工厂多,工资高,这也是后来无数国人疯狂地奔向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

    --

    在很多内地城市才拿50左右工资的时候,鹏城的工资就高了别人一大截。

    而江慧来的这个村,又是有名的华侨村,也是有名的有钱村。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