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2)
有些不确定的东西令人烦躁,有些製造不确定的人却十分有趣。
蓝田知道自己脸上的燥热泛红还没褪去,只是不知褚安铭有没有看出异样,低下头有些局促地回:“手滑了。”
但若是到时候直接给银子资助,他怕徐夫人不愿收下,他琢磨着是否到时候找个由头,用较高一些的价格能将张家手里多余的丝绸收走,但又担心这收来的丝绸要安置到哪里去。
褚安铭想不出什么能帮到她的法子,毕竟连皇上都无法预测明年的丝绸需求,谁知会不会又有新贵需得封赏,又有新的小国来寻求大昌的庇护。
所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最终都压在徐夫人堂兄那样的丝绸商身上,只是这风险又必须担着,不然失去製造局的打单子,生意也没法做下去了。所以,徐夫人才会说“明年不只要如何了”。
思来想去许久,各种方法和算法不知不觉写满了一整页,可就是觉得无论何种方法都还是有许多不妥,褚安铭发现自己在这原本不觉得很暖和的屋子里,竟给急出了一层薄汗来。
直到听见“哐当”一声,杯盏落地,他抬头便看见有个好看的人儿坐在那里,一脸惹人疼爱的受惊模样,顿时心中一软,那一团乱麻似的思绪被暂且放了下来。
褚安铭歪头对蓝田道:“怎么那么不小心?”
问题的关键便在于,明年织造局究竟会从民间收多少匹的丝绸,但现在谁也不知道。
为了能确保明年依旧能满足织造局在原有订单基础上增加收购数量的需求,丝绸商可能会提前去别处收货用于备货应对,今年流通在市面上的丝绸本就有一部分被织造局收走,剩下的数量不多,丝绸商收货的价格也会偏高,备货成本本就高出原先。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可若是到了明年,织造局并未增加需求,那多丝绸商手上多备的货必定是要拿到市场上售卖的。接了织造局的订单的丝绸商不止一家,多家丝绸商同时放货,丝绸价格必定会下跌,甚至于为了尽快回笼资金,许多丝绸商不得不低于成本价出售手里的丝绸。那到时候就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