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73节(2/2)
兵士拨用还要些时间,这次回去是带不走,纪炀不着急,他知道他们知州很靠谱的。
知州见到纪炀,第一句话好笑道:“你在汴京的名声,可真是不好说。”
纪家族老因为这事也走动几次,在商议要不动动人脉,把主宗嫡子接回汴京,他们纪家说不定能东山再起。
知州知道此事重要性,也知道扶江县衙门人员不足,点头道:“回头拨二十兵士过去。”
大多数人以为他是偶然的功劳。
而且他过来,也想听听化肥的推广到什么地步了。
再来潞州城,稍微算算,竟然时隔快半年。
可到底有功,自然不吭声。
行吧,不亏。
现在想到了?
纪炀明白,这些流民并非因自己的原因失去土地,而且拖家带口,不容易生事。
有化肥方子在,他就是绝对的功臣。
纪炀看过去,怎么还有人在撒狗粮?
除了汴京的事之外,知州还给他透漏了另一个消息。
潞州城依旧繁华,看得头一次来潞州城的扶江县百姓目不暇接。
打量中又带了些讨好,至于原因自不用说,懂的都懂。
伯爵府则比较分裂,庶弟母子自然恨得牙痒痒,撺掇伯爵找纪炀麻烦。
--
怕就怕那种三五成党的地痞流氓,这才是他要兵士的原因。
“不用太过担心,那些百姓原本都是良民,只是遇灾才没了家,好好安置,不会有错的。”
自己则带着平安先去拜见潞州知州。
去年隔壁凉西州遭了雪灾,凉西州西南边的灌江府又有兵祸,也殃及到他们。
这消息纪炀之前也听过,松双县知县想插队买化肥,便提过潞州隔壁的凉西州不少百姓,可能要来潞州讨生活。
都来这了,不去看看知州大人,自然不好。
两件事加一起,不少人户卖儿卖女才活下去,不愿意卖儿卖女的,只有卖自家土地,成为流民。
他虽然恼怒纪炀不经过家里,而让这项天大的功绩经过潞州城递到圣上手边。
今天刚到,纪炀让大家自己转转,又给玉县丞一张清单,买过这些东西时候,他们就可以自己玩了。
不少人对他既恨又爱,已经说不清楚了。
纪炀刚听到这话就想笑了。
知州府门房处见是纪炀递拜帖,自然热情迎接,里面知州也没停顿,直接让他进来。
纪炀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原因,开口道:“前半个月,县衙招了几个捕快。”
之前觉得手头人还够,现在听听缘由,人手还是少了。
原身被哄骗着到扶江县时,怎么没想到他是纪家主宗嫡子?
玉县丞还在旁边道:“一会咱们去首饰店,给你买个簪子戴戴。”
扶江县一行来潞州第二日,也就是三月初五,今日便是他们最忙的一天。
不过这种墙头草也有好处,至少现在他显得比较有用,这些人就会自觉帮他压制庶弟一脉。
知州说这事,也是让纪炀做好应对。
纪炀在知州这里并未待太久,得到的消息也算不错,汴京那边的情况跟他想的差不多。
“但如今看来,还想求知州拨些兵士过来。”
但一会拱火宗室子弟们的税收,一会买香料,又让他好好的名声添了一笔。
要说好名声,自不用提。
这两件事商议完,纪炀跟平安在知州府吃了晚饭,这才离开。
欺负他是单身狗?
但他那便宜老爹高兴还来不及,态度模棱两可,显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惹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这些流民准备去其他地方讨生活,距离最近的潞州便是第一选择。
纪炀点头,平安跟车夫约好什么地方找他们,这事算是定下。
走入知州府,一路都是打量的目光。
知州听到这话,只道:“这高帽一戴,不靠谱也要靠谱了啊。”
没想到知州今日也提到这事,不过说得更详细些。
这次来潞州城还住的官方客店,水淑敏一家人更是不敢进去,还好身边有个玉娘子拉着,便在这高大的酒楼里住下。
顺着管家王伯给的地址,纪炀带众人去寻了几个花商。
扶江县现在名声在外,估计不少消息灵通的,都会来扶江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