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2)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接到荣郡王直接呈到宫里的奏疏时,看到那请罪内容,还有那一长串名字,何殊笑着道。“看来孤的这位堂兄终于扛不住,选择主动交底了。”何殊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宣王留下势力最多,给荣郡王带去的危机也更大。从别家都只相继遭遇到两三拨偷袭,唯有他荣郡王府,很快就将这个袭击次数给刷新到五的结果上,就知道荣郡王府尚存的家底有厚。正宁帝也对此感到惊讶不已。“那些人为了自保,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荣郡王可不比恭王等人,他可是领着要职的正经郡王,他们也敢出手?”何殊点头道,“都是私下豢养的死士,事败会在“杜乐贤那种, 只能算是失业后重新找个活干,实属正常,不过是有些人嫉恨他,才会这般败坏他的声誉而已, 这些算是脚踏两条船, 三心二意的那种。”正宁帝点头, 真是世道多艰,人心险恶。“皇儿分析得很透彻,这可真是每逢大事, 都会让人从中看透许多人性卑劣之处。”何殊对此则习以为常,毕竟在她的前世, 压根不用亲自经历什么大事, 身边日常就会充斥着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随便上上网,就能知道人性的劣根有多么地没有下限。“父皇心中有数就好,倒也不值得在意, 毕竟这些可以传承多年, 盛而不衰,或是历练挫折, 仍能重新崛起的人家,自有过人之处。”何殊从来不会单纯的以出身决定是否重用一个人,所以她本身对那种人家并不反感,甚至还很敬佩某些人家先祖的功绩, 或是其良好的家风家训之类的长处。所以能引起她反感的,基本都是那种只知拉帮结派、争名夺利、私心过重, 还正好出身于那些大族的官员。对这样的官员进行深挖后, 往往就能知道对方所在的家族, 甚至连其一些亲族在内,出同类官员的概率其实相当高。而这种已在朝野上下织出一张强大的关系网的官员,往往都狡猾得很,让人很难拿到真正可以控制住他们的把柄,就算明知他们有问题,也要一忍再忍。像荣郡王交上来的名单,何殊并没打算直接将照着名单将他们都打发走,而是将他们分类。死忠于荣郡王的算一类,心狠手辣到噬主的算一类,她不想忍与三心二意的算一类,剩下那种明显是随大流给自家找个靠山的则都可以留下。毕竟真要算起来,这些都是大安的精英阶层,肯定不能全都给送到海外去,何殊要的是能肃清某些由那些势力掀起的不良风气,改善大安朝堂的生态环境。荣郡王就是何殊的下一个想要送出海的目标,这位看似吸取他父亲的失败经验,变得特别低调本分。还汲取她爹当年的苟命经验,与他们的叔伯姑姑们,或者说是宗室中的其他人,都没有任何来往,先帝在时,也不会上前献殷勤。可是他学得不彻底,到底没能真正舍下野心,所以他才选择接受他父亲留下的这些势力。想想也能理解,毕竟都是龙子龙孙,曾距离那至高无上的位置那么近,却跌落尘埃,肯定难免有些不甘。更何况上位的还是只比他大一岁,当年混得远不如他的正宁帝,两人之间的差距仅在于他是孙子,正宁帝是儿子。尤其是从荣郡王的角度看,他爹死得很冤,被先帝当枪使多年,好不容易成功干掉最势大的元后嫡子,结果自己没享受几天,就被逼得自尽,是先帝欠了他宣王一系。荣郡王保留那些势力,可以说是为了自保,为了增加自家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可是何殊能够从中看到的,却是对方潜伏在侧,伺机而动的野心,只是她与正宁帝没有给对方留下可乘之机而已。从对方最终还是选择主动上交这份名单的抉择看,对方应该是彻底死了心,认清自己连手中势力的忠奸都辨不出来,并见识到宫中势力的强大,不可能再有图谋什么的机会。不过何殊相信,这种死心肯定只是暂时的,只要给点名为希望的火苗,那野心不仅会死灰复燃,还会燃烧得极其炽热。因为先是在此前被压制得太久,后又失而复得。荣郡王不知道他虽选择向宫里投诚,还是被人给安排得明明白白。交出那份名单,甚至还包括一些势力的证据与把柄后,他看上去仿佛凭空老了几岁,打击着实有些大。在这场让宗室中的王爷们,与追随他们的势力们,都感到人人自危的大风波中,被降爵的康郡王府算是相对较为平安的。因为康郡王自以为是的低调发展京外势力,结果被无意间撞破他的野心的何殊给顺手拔了,连其视为最大依靠的母族,近两年也被打压得厉害。而其妻族赵氏,在京中只剩下老承义侯勉力支撑一个徒有虚名的侯府,赵氏族中有点能耐的,都在前承义侯一案中,被清理得所剩无几,为他提供不了任何实质帮助。知道自己的那点野心已然曝露,康郡王这两年变得更为低调,而且是不敢再四处勾搭的那种真正低调。但他虽然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却是依旧很关注这件事。所以他罕见地来到自打赵氏出事后,他就连面子功夫都懒得做,很少会来的康郡王妃的院子中。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