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渭水不洗口赋起(3/3)

    &esp;&esp;而且要命的是,虽然理论上口赋一年只收一次,但从三十三年后,秦朝财政渐渐被四大征和内部的大兴土木拖垮后,为了维持收支,只能靠屡屡加赋。

    &esp;&esp;胡亥上台后,为了应付南方战事,东方叛乱,加赋已到了疯狂的境地,仅二世元年,就加征了四次……

    &esp;&esp;每个地方,都有富裕的闾右和贫贱的闾左,其贫穷程度,你根本想象不到。口赋却是一视同仁,不论贫富。

    &esp;&esp;官府一再加征,对富者生活毫无影响,中人之家勉强应付,但贫贱之民,就受不了了。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贫苦之民因为交不起口赋,而生子辄杀,溺死在田间地头的人间惨剧……

    &esp;&esp;繁衍是人类天性,谁家不想子孙满堂?若不是被逼无奈谁愿荼毒儿女?

    &esp;&esp;当时关中就有一句童谣:“渭水不洗,口赋起!”

    &esp;&esp;一年多下来,百姓之怨已不轻,这也是胡亥倒台后,地方上无一人怜之,而多是心安理得从了摄政府的缘故。

    &esp;&esp;可现在,武忠侯却一改胡亥、赵高之恶政,不但承诺今年不再加征,来年也依法只征一次,还令孩童口赋减半……

    &esp;&esp;如果说,让宫女出嫁只是在向北伐功臣将士分利,那这项举措,和减租焚券一样,却是扎扎实实泽陂百姓,给故秦民好处了!

    &esp;&esp;国家减税虽然不多,但蚂蚱腿也是肉啊。

    &esp;&esp;杨喜不知道,对此,黑夫和张苍是有一番计较的:“孩童口钱本就是用来治宫室,养庞大的少府产业人口,如今宫中已空,这笔钱,便可稍减了。此令一下,田间不知会少去多少溺婴,平均下来,每年又能多增多少口数?”

    &esp;&esp;在政策上鼓励生育,增加天下人口,这是黑夫从现在就要开始谋划的事。

    &esp;&esp;秦朝能扫平周边四境,却难以守之,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口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拓殖。如今天下板荡,又损失了多少芸芸性命,得花多少年才能恢复过来。

    &esp;&esp;大国空巢,不智也!

    &esp;&esp;杨喜离开后,武亭长咀嚼着这些听来的新闻,除了减孩童口赋,武忠侯还将颁布另一项善政:

    &esp;&esp;“里闾中六十以上的老叟,不但尽免其口赋,更每年赐布一匹,七十以上赐两匹……”

    &esp;&esp;他明年,可就要满六旬了……

    &esp;&esp;对新政府的观感,渐渐从观望,生出了些许好感来。

    &esp;&esp;这时候,武亭长的侄儿,却对着杨喜远去的背影吐口水。

    &esp;&esp;“不就是一个降卒么?他得意什么!”

    &esp;&esp;武亭长抡起巴掌,狠狠打了侄儿一下!大骂道:

    &esp;&esp;“杨喜是带头投诚了不假,可他由此保全了宁秦子弟的命,又带着他们在西河抗击六国群盗,那时候你在哪?啊!”

    &esp;&esp;他侄儿一脸发懵:“叔父,你不也一起骂过么?说往后是新秦人食肉,故秦人吃糠……”

    &esp;&esp;“一派胡言!”

    &esp;&esp;武亭长又甩了他一巴掌,义正词严:

    &esp;&esp;“宁秦之所以还安宁,未被六国屠戮,杨喜等人之功也,谁还敢乱嚼舌头,休说你是吾侄,就算是亲儿子,本亭长也要亲自押着去见官,告他诽谤功臣!”

    &esp;&esp;……

    &esp;&esp;ps:抱歉晚了点,标点还没改,慢点留言。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