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成都(3/4)

    &esp;&esp;李灵尤记得,秦始皇灭赵那年,蜀郡临邛发现了大铁矿。

    &esp;&esp;而始皇帝也使赵国邯郸的铁匠世家卓氏迁蜀,大多数迁虏都希望不要走太远,争相贿赂蜀吏,得以安置在葭萌关,唯独卓氏却认为葭萌狭薄,居民又众,以后日子恐怕不好过,而成都人虽众,但他们这些迁虏地会为人所欺,长期处于下层,反而请求远迁。

    &esp;&esp;于是卓世被安置到了临邛,利用自己的手艺,如今已当上了铁官。

    &esp;&esp;一同被安置到临邛的,还有关东冶铁家族程氏,有了这些人技术支持,临邛铁官,也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冶铁中心。非但满足巴蜀汉中,连关中亦需仰仗。

    &esp;&esp;如今黑夫将与六国虎争天下,而关中无大铁山,兵器冶铸,恐怕要依靠蜀郡和南阳、衡山三地了。

    &esp;&esp;至于严道,则有一座大铜山,所蕴含的矿藏究竟有多少无人知晓。只知道从古蜀国的蚕丛氏开始,蜀人就为了它,与周边部族发生了无数战争,而开采后冶炼剩下的矿渣,漫山遍野都是。三星堆、金沙那些璀璨文物的铜料,多是来源于此……

    &esp;&esp;这是秦灭楚之前,整个秦朝铸造兵器和半两钱的主要原料来源,到了汉朝时,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来此铸钱,仍有谚曰:“邓氏钱,遍天下”,可见其重要程度……

    &esp;&esp;黑夫已控制了衡山郡的铜绿山,又有江东不断开采铅矿,加上严道铜山,足以在战争前,将兵工厂的马力开足,生产数以万计的兵刃,铸造数万万的钱币……

    &esp;&esp;“但严道如今为严氏控制,其麾下有邛兵、僮仆上千,恐怕不易对付。”

    &esp;&esp;严氏是秦惠文王之弟,素有智囊之称的樗里疾后代,樗里疾封于严,其子孙是在朝野影响最大的公族,远的有前任会稽郡守严庆,近的有那个欲游说常頞反黑的严今。

    &esp;&esp;随着严氏一而再再而三与新政府作对,这个家族也被摄政判了死刑。

    &esp;&esp;只是李灵觉得有些可惜:“严君疾对大秦有功,族内一二人反对摄政,不意味整个严氏欲为乱。与其兵戎相见,不如让我派吾子前去劝其归顺,如此便能顺利接管铜山。”

    &esp;&esp;“可。”

    &esp;&esp;小陶说道,但这个一向温和的黑夫死忠,却又放了狠话:“不从。”

    &esp;&esp;“必族!”

    &esp;&esp;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esp;&esp;在这个时代,旧有的公族轰然毁灭,亦有人从庶民小吏,爬上权力的巅峰。

    &esp;&esp;并非说前者一定奢靡无能,后者一定节俭干练。

    &esp;&esp;只是时代浪潮打过时,不论善恶对错,只看成败!

    &esp;&esp;……

    &esp;&esp;蜀郡交接的阵痛才刚刚开始。

    &esp;&esp;而咸阳城里的宴飨,却已接近尾声。

    &esp;&esp;“李灵已至蜀中。”

    &esp;&esp;“更有一万大军作为后盾。”

    &esp;&esp;“常君觉得,他能否胜任?”

    &esp;&esp;常頞默然,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所有讲条件的资本。

    &esp;&esp;接受事实,老老实实留在咸阳,哪怕只作一个装点门面的无权丞相,这便是他唯一的选择。

    &esp;&esp;于是在旁人眼中,这场晚宴上,但见黑夫为常頞亲自执盏,可谓是殷勤备至。而席间俩人相谈,从食物聊到治郡,甚至西南夷,常頞越谈越高兴,当场感慨,摄政对时局的看法,竟与自己很相似。

    &esp;&esp;他当场让人拿纸笔来,致信去蜀郡,告诉自己的旧部僚吏们:”吾与摄政相谈甚欢,只恨太晚相见。“敦促旧部们尊新郡守之命,尽快促进蜀郡和关中、南郡的政令统一。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