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4)

    所以,大学毕业后,正是赵英兰和蒋恒谈婚论嫁的时候,他们怎么想在这个时候分隔两地呢?

    赵英兰对工作的地点并不挑剔,于是她便跟她的老师申请,看看能不能推荐她去鹏城工作。

    此时的鹏城,正值发展的初期,人才稀缺,百废待兴,她的老师毫不费力便把她推荐到了鹏城的检察院工作。

    赵英兰去鹏城报道的时间定格在了1982年6月,蒋恒也准备跟赵英兰一同南下,然而,蒋恒的父母却希望他们能在南下之前把婚事办完。

    赵英兰和蒋恒四月领证,五月办婚礼,陈曦则是在四月末的时候才匆匆赶来的,并且还带上了安安和宁宁,一来为了见证好友的幸福时刻,二来为了她自己能够见见丈夫,孩子们能够见见父亲。

    赵英兰的婚礼结束后,她便跟陈曦提出,要退还安宁百货的股份,她去了鹏城之后,就不能再兼顾安宁百货的财务工作了,她自然也不会再白拿安宁百货每年的分红。

    陈曦了解赵英兰的性格,她知道在这件事情上她是无论如何也拗不过赵英兰的,便果断地同意了,然而不出一个月,她便反手送给了赵英兰一份新婚大礼。

    陈曦让秦萧趁着“安宁商贸城”还没有动工之前,一定要抽空去鹏城买地,并且给秦萧划定几个可选择的区域,并且告诉秦萧除了买地之外,如果有好的商品房,可以买下两到三层。

    早在1980年,鹏城便有了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当时以港币标价,折合华夏币大约5万一套。

    这两年鹏城又陆陆续续推出了不少商品房,价格上照比两年前却浮动不大,陈曦让秦萧买下两到三层商品房,是六套房子也好,八套房子也罢,总归将来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其中一套可以在今年便送给赵英兰作为她在鹏城的婚房,其余的则可以等到1984年,“安宁商贸城”竣工以后,秦萧等人从申城转移到鹏城发展事业的时候,用作日常住房使用。

    到时候,陈曦去看望丈夫,在鹏城小住,便可以跟赵英兰比邻而居了。

    除了赵英兰之外,陈曦京大的室友们,在毕业之后,也有了各自不同的境遇。

    除了陈曦一人选择了继续留在京大深造之外,其他人都选择了走上工作岗位。

    宋清月在自己的强烈要求下,被校方推荐为一名报社的记者,这也是她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

    受到她自己的人生境遇的影响,她不希望社会上再有类似的悲剧发生,她希望社会能够关照烈士家属,她希望寡妇也能够有人权有地位,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挖掘,自己的采访,把社会上更多的不平之事以文字的形式刊登到报纸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她希望日后,通过她的努力,真正能够帮助到一些可怜人。

    宋清月正式进入京城晨报开始实习的时候,便不再参与“港粤食屋”的经营了,在这几年时间里,她已经把自己的手艺尽数传授给了秦瑶,因为她早就想过,她一朝毕业之后,便要为了理想而奋斗,就再也没有业务时间做生意了。

    报社的工作,是一个铁饭碗,收入不高不低,却绝对够用,再加入这几年“港粤食屋”的分红积蓄,足够她养大小思然了,于是宋清月便提出了,要把她在“港粤食屋”的三成股份退还给陈曦。

    然而,陈曦却想也不想便拍板儿决定了要给宋清月保留两成股份,因为“港粤食屋”的所有甜品、卤味、蒸点可都是来自于宋清月的手艺,就算她日后都不再参与经营,单凭技术入股,占两成股份也绝不为过。

    陈曦做生意向来是只讲道理不讲人情,不然她也不会同意收回了赵英兰的股份,却一定要保留宋清月的股份,只因为赵英兰的财务工作是可以替代的,但宋清月的手艺却是独一无二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