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3)
收到钱不久,包裹也到了,好在书不怕摔,包装都磨烂了,书还好好的。
先给路晁回了信,告诉他钱和书都收到了,这套书来的及时,她正好想要补习却苦于没有合适的辅导书。
现在老师的学历普遍不高,特别是小县城这样的地方,高中毕业教高中在后世是不敢想像的,现在是正常现象。能分来一个中专毕业的老师,都算是高学历。大学毕业,呵呵你可真敢想,大学毕业人家想教书直接当大学老师了,中学还指望分来一个大学生当老师啊,美得你吧。
当然,这个现像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初期就已经开始改善。但在八十年代初,人才断档的厉害,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大学生,五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还活跃在工作岗位上呢。但是他们的工作,多半在厂矿企业或是科研单位,很难得出现在中学。偶然因为特殊原因有那么几个,遇到的人就惜福吧。
所以舒雨也面临这个现状,想提高老师水平不够,又没有合适的辅导书加深理解或是做扩展性的练习,对最新的题型一无所知。教辅书一到手,她直接从头翻到尾看了个大概,越看心越痒痒。
“从学生的角度,这套辅导书太实用了,哪怕是老师,特别是教学水平不够的老师,也能按图索骥提高教学水平。”舒雨回信的时候是这么写的。
她大大方方把辅导书拿到学校,程燕 保媒拉纤
堂屋里架着火盆, 舒雨一边看着姐姐的信一边笑, 常红心从炭盆的灰里扒出红薯递给儿子,转头问金明天,“他爹,我今天听供销社的几个人说, 他们主任拿到电视机的批条,开价五百,好多人都去了。 ”
“又是这些倒爷, 现在东西越来越贵, 都是他们生出来的事。”金明天很生气, 但又没有解决的办法。
常红心一直想要一台电视机, 单说电视机的价格, 一台在四五百的样子,等他工作个两三年, 还是能买的。但问题是电器属于紧俏物资, 没有批条拿不到货。然后这些批条被倒爷倒来倒去,光是批条都比电视机的提货价还高, 这谁负担的起。
“现在都这样。”常红心噘了一下嘴,虽然知道这个价格自家接受不了,但还是忍不住想要告诉金明天。
舒雨在旁边听着, 其实这些事她不是很熟悉,不过路晁倒是在信里对她提了一嘴。说现在好多紧俏物资被倒爷捏在手里,一张批条最多的时候倒手十几次,每一次倒手都意味着利润, 可想而知最后加价都得由最终的消费者承担。
而这些批条是怎么出现在倒爷手里的,其实前言有提过,现在好多单位都办第三产业,就是下属公司,主要是安排单位子弟就业的问题。但这些人哪里是办公司的料子,想要赚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老爹拿批条,然后倒手卖出去,稳赚不赔。
这批人,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百万富翁,空手套白狼,赚得盆满钵满。因为原始积累的早,又有背景,里头不少人后来成为有名有姓的大商人。
“咱们家什么条件,跟人有什么好比的。咱们厂的李叔,工作多少年了,人家一个月多少钱,也没看买台电视机回来显摆呢。”金明天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也不觉得拥有电视机是件多重要的事。
但常红心整天在家,眼看着左邻右舍好多人添置了电器,心里那个羡慕啊。就算明知道丈夫工作的时间还短,可就是忍不住的想去比。
“你怎么不说李叔家五个孩子,三个儿子要结婚,以前的彩礼是三转一响,你知道现在的彩礼是什么吗?”
“是什么?”金明天确实不知道。
“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这也是刚刚吹出来的风,指的是现在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办婚事的标配。
“呸,那几个爆发户能代表所有人呐。”金明天不屑一顾。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