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3(2/2)

    顾鼎和谢丕各率骑兵,在侧翼游走。

    此时,镇虏营的战斗将尽尾声。

    战时同心协力,战后分功,关系到升官封赏,可不会有人发扬风格,顾及同袍情谊。

    锦衣卫待遇不错,伯府伙食也好,但能多得金银封赏,没人会傻得往外推。

    现如今,残敌全无斗志,胜负已分,战斗即将结束。下去走一遭,实属必要。

    率兵追击的不是京卫武官,而是顾晣臣。

    同顾卿照面,先打马上前,拱手行礼。

    “无碍。”

    援军多数是京卫,杀敌数目,未必超过边军和两府护卫。但事后论功,不看刀口箭矢,只论首级。

    归根结底,还是眼前利益更为实际。

    “佥宪,小心!”

    手提御赐宝剑,杨瓒驻足观望。目及百具尸首,忆起冷兵器交战的惨烈,心头禁不住发沉。

    被困住的,要么受伤坠马,要么被数倍的明军围住,箭壶射空,弯刀卷刃,只等耗尽气力,被生擒活捉。

    中途,遇到另一股逃窜的鞑靼,半点不客气,抄家伙就上。

    鞑靼心急逃命,正策马狂奔。哪会料到,迎面遇上一股明军。持刀对战时,追兵赶至,前后合击,一个都没能跑出去。

    观战许久,杨瓒终于走下城墙。

    战事激烈时,他敢下,护卫也不敢放。

    “顾同知。”

    至于史书,和他们有半两银子的关系?

    “顾司业。”

    发现哪处薄弱,立即上前增援。

    此时不抢,还待何时?

    言简意赅,不多费一个字。

    能跑的,多已冲出包围圈。是死是活,端看运气。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清点人数,算上先时斩获,众人都面露喜色。

    纵有“意外”,如伯爷神勇无敌,才有资格留下名号。他们这些小卒子,多会一笔带过,留个某甲某乙,都是祖坟冒青烟。

    “快!”

    退一万步,眼前是实打实的战功,同锦衣卫立功又不一样。

    两人同姓,宗族却无半点干系。加上顾卿是锦衣卫,自然不会多热络。如杨瓒一般,有事没事往镇抚司溜达,实在少有。

    身为锦衣卫,鹰犬的大戳盖上,盖棺定论。史书之上,和“好”字绝不沾边。

    杀退来敌,俘虏鞑靼,则是世人共举,无可争辩的功劳。

    赵校尉眼珠子转转,立刻明白,当即打两声呼哨,召回寻箭矢顺便补刀的同袍,调转方向,驰回城下。

    无论御史还是给事中,哪个敢叽叽歪歪,张口挑事,百姓的口水都能把他淹死。

    不得不感叹,不羁的汉子,生命力当真顽强。伤重如此,依旧撑着最后一口气。

    不为鞑靼,而是流矢。

    五十余匹快马,飞驰在茫茫雪原。

    想明白之后,赵校尉翻身下马,取出匕首,加紧清理战场。

    打扫完战场,众人立即策马,重返城下。

    鞑靼骑兵渐渐发现,无论怎么跑,都跑不出五百米。哪怕希望就在眼前,下一秒也会被两人掐灭。

    抓官抓贪,纵然是好事,也会被言官说嘴。隔三差五还会有人跳出来,试图翻案。

    杨瓒走上前,先踢开散落在周围的兵器,蹲下身,开门见山,“想

    行到百米处,遇上被顾卿斩落的万户。

    走出城门,伯府护卫立刻散开,小心防范。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