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8(2/2)

    朱厚照擦擦汗,回头看一眼,嘴巴咧开。

    这样的活动,多在皇庄进行,今年也不例外。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杨先生心忧国事,自请留北疆三月,种植新粮,促边民屯田。奏疏送入京城,有些人鸡蛋里挑骨头,说什么超出职任,当另遣朝官。

    只不过,朕给的甜枣,大可接着。不给你,若敢伸手,举刀就剁,谁求情也没用。

    这一次,没有通过厂卫,而是直接送入通政使司。

    能不能种出玉米,只等出苗再论。

    倭国的银矿石不断运回,朝鲜的大米一车车不断。双屿截获的走私船成倍数递增——当然,是在海域内动手,还是走出国门拦截,压根不在朱厚照考虑。

    有朝廷发的粮食,饿不着肚子,终究不能解决根本。

    过分的是,朱厚照突发奇想,更改规矩,象征性的活动变成实打实耕田。

    少年天子心生不满,磨着后槽牙,冷笑两声。

    皇后临近生产,不便出宫,朱厚照只能自行前往,和六部九卿一起,挽起裤腿,扛起锄头,下地种田。

    锦衣卫护卫陇头,旗手卫羽林卫散布田庄四周。

    朱厚照耕地时,张永丘聚在左,归京不久的谷大用和刘瑾在右,小心照看,时而递上布巾,送上水囊。遇到扒犁歪掉,还要扶上一扶。

    农为国本,是封建王朝不变的根基。关系国计民生,内阁六部都会额外重视。

    冬税免除,夏粮总是要交。

    最显著的标志,每年春季,天子一家都要扶车下田,缫丝织布。如有皇子皇女,必会提着竹篮,同父皇一起劳作。

    几场冰雹,冬小麦绝收。

    按照杨先生教导,扇完巴掌给颗甜枣。

    听到此言,朱厚照蹦起来

    无需到北疆,京畿之地一样可以屯田。

    朱厚照放下水囊,正撕开麦饼,忽见几名中官从陇头跑来。

    今日的朱厚照,早非吴下阿蒙,驭人的手段越来越纯熟。

    为一家老小,今年的春耕必要抓紧。

    朝官没这么好的待遇,只能咬牙坚持,到地头才能休息。

    恢复圣祖高皇帝之法,是为肃清朝中,不是饿死两班文武。

    期间,杨瓒写成两封奏疏,将镇虏营重建及春耕之事详细说明。

    他XXX的,都来给朕翻地!

    总之,少年天子不缺钱,不缺粮,底气相当足。有耐心,也有信心,和满朝文武耗下去。

    识趣的,抛开不该有的心思,职业生涯无损,有好处还能分一杯羹。顽固不化,固执己见,死不悔改,别怪他下狠手收拾。

    杨瓒不晓农事,无从帮忙。不懂装懂,胡乱指挥,怕是会越帮越忙。交代掌理农耕的主簿,记下出苗时间,便不再插手。

    忙碌大半日,众人坐在田边休息。

    田垄间,天子在前,三位阁老和英国公在后,六部尚书是第三梯队,最后才是通政使鸿胪寺卿等朝官文武。

    “陛下,宫中大喜!皇后娘娘诞下……”

    “什么?!”

    知晓民生疾苦,百姓不易,看还有谁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目的,不言而喻。

    半亩地耕完,武将不觉如何,多数文官早眼前发黑,几乎扶不住铁犁。

    种新粮是好事。

    和天子一起种田是难得荣耀。官至侍郎级别,方有资格到皇庄翻地。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