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7(2/2)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朱厚照不动怒,也不言如何处置,淡然以对,实在让人捉摸不透,心中没底。

    打个比方,蛹化成蝶,没等做好准备,妄图破茧而出,完全是作死,不留后路那一种。

    运气好的话,交钱就能赎罪。

    偶然风寒?

    非是众人突生觉悟,幡然悔过,而是对比谋反,自己不过是从事商道,顶多违反海禁,走私市货,实在算不上大罪。

    出乎预料,朱厚照嚼着甘薯,仍是四个字:“朕知道了。”

    涉事官员,皆下锦衣狱和刑部大牢。

    当初怎么就瞎了眼,和这厮推心置腹,勾搭到一处!

    安化王之后,涉事的宗室官员,均纷纷上疏,自陈罪过。

    待奏疏累积到一定程度,朱厚照当朝下旨,遣厂卫往宁夏,押安化王及其属官入京。王府家眷暂留封地,由东西两厂番役严加看管。

    但在现下,时机条件均不成熟,陡然揭开盖子,着实令两人措手不及。

    自家内部不和,竟给这些厮杀汉钻了空子!

    敕浙江布政使司左参议王守仁,领八百卫军往南昌,包围宁王府,押解王府一干人等入京。

    而且,棍子不白揍,罚金也没打水漂。

    果真如杨先生所言,一动不如一静。

    接到安化王罪疏,朱厚照笑眯双眼。

    关入宗人府隔日,便有御前

    天子的反应,更让两人心惊。

    按理说,凡是皇帝,遇到这种事,都该怒发冲冠,下令围住王府,捉拿首犯,狠狠收拾。

    顾念宗族之情,网开一面,不予处置;亦或是记在心里,定下章程,一旦动手,就要往死里收拾。

    “臣请缨,率京卫两千,械拿入京!”

    比起生死难料的安化王和宁王,处置已经算轻。即使挨揍,也比贬为庶人,掉脑袋强。

    有安化王和宁王在前挡着,天子追究,九成不会掉脑袋。

    轻轻松松,将请命的国公打发回队列,令张永捧出甘薯,同群臣商讨,如何在京畿推广种植。

    同时,敕宗人府,以祖训训诫诸宗室子弟。

    “轻者罚金,拘十日,抄录祖训;重者杖十,拘宗人府半月,抄录祖训,罚禄米。”

    网子撒开,陷阱布下,大鱼小鱼自投罗网,尽如所期。

    宁王忽觉人生悲凉。

    文臣回过味来,全体瞪眼。

    所谓猪队友,就是要把伙伴踹坑里,顺便添两锹土。

    安化王本就耳根子软,在属官的“建议”下,直接上疏请罪,承认过错,连带供出宁王。

    文官陆续告病,声音渐弱。武将趁机请示,旁人不提,宁王得先帝厚恩,却生不臣之意,良心大大的坏了,理当派兵征讨。

    这个反应,只有两个可能。

    无论怎么看,少年天子都不像以德报怨之人。

    宁王尚能稳住,企图上表自陈,和晋王打擂台,争取时间。

    以其性格,必是谁敢戳他一指头,绝对踹回两脚。

    越想越是焦虑,越想越是恐惧。

    历史上,两人都曾兴兵造反。

    宁王上下活动,恢复王府护卫,广纳幕僚,实力颇强。安化王打出“清君侧”旗号,以刘瑾为目标,获得宁夏边将拥护。

    分明是打群架负伤!

    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宁王和安化王,都感大祸临头,如热锅上的蚂蚁。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