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瑗·春心正是芭蕉叶2(4/7)

    从赵瑗找到他至今,赵熹都没有提过一句他擅自出京的事,显然是准备把这件事情轻轻揭过,态度堪称柔软。

    赵瑗穿着寝衣,如实回答:“带了一套,放在驿站里了。”但那一件衣服也是适合奔袭的暗色,赵熹显然不满意,他自己穿的倒是很素,白缎的暗纹广袖襕袍,里衬是一件月色的长衫,南方水乡风沙小,因此没有裹幞头,只戴了一顶白玉冠,他坐在赵瑗面前端详了一阵,提建议道:“穿红的好么?”赵瑗没有回答,显然也不需要回答,赵熹已经转头吩咐了宫人:“将我那件衣服取来。”

    他的问句其实从来不是问句。

    赵瑗没有来过建康行宫,如果要换衣服只能换赵熹的,可“那件衣服”是一个什么样的指代呢?少顷,宫人捧着托盘入内,又有两人上前像掬水一样撩起衣服展示,真红罗绡的销金团龙长衫在清晨的曦光下晕出耀眼的色彩,显然是天子的服制。

    赵瑗认得赵熹所有的衣服,但不包括这一件。

    是今年新做的吗?他记得赵熹今年没有做衣服,而且就算做衣服也很少做这样金贵的款式,这种销金衣裳经不起洗涤,属于昂贵的一次性用品,赵熹只有在临朝祭祀的时候才会拿出来搭配礼服。日常情况下,他会穿耐洗的绵绸,衣服上也尽量少织绣纹饰,去掉一切脆弱的可能。

    赵熹把衣服从宫人手上拿来,在赵瑗面前比了比,感到很满意:“这衣服是十七八年前做的,我只穿过一次,颜色还很新。”

    赵瑗穿上这件罗衫,衣服放量很大,根本不挑身型,但其实形制和冕服不搭,属于常服的内衬,他不知道赵熹做这件衣服干什么,十八年前的情况远比现在更糟,赵熹本人为了省钱甚至一天只吃两顿饭,有的时候是一顿,这种情况下,他花大价钱去做一件常服内衬干什么?

    赵瑗没有问,赵熹盯了他一会儿,好像在发呆,又恍然微笑:“穿着真漂亮。”赵瑗躬身谢过他的赐予,赵熹又给他挑了一件八宝团纹的锦袍,宫人给赵瑗系上腰带,给他配上赵熹赐予的,从不离身的小玉羊,一切都那么完美。

    这时候,蒲勒和习捻来了。

    她俩虽然是双胞胎,但其实很好分别,姐姐的酒窝长在左边,妹妹的酒窝长在右边,和赵熹一样。姐姐说话沉一些,看起来文静内敛,妹妹则比较活泼,她们换了一身崭新的衣裙,赵熹连连赞叹:“这衣服好,穿起来真漂亮。”他脸上开心的表情太明显,都不用翻译就能了却大概。

    抛去昨天的左衽,她俩今天竟然穿的是汉服,不知道是出于爱美的天性、好奇的本性还是出于别的什么,蒲勒昨天就说想簪花戴冠子,今天果然戴了一顶扁而长的精巧小银团冠,拿红束带围着,插着几支翠玉竹节钗;习捻则挽了一个双丫髻,看起来俏丽非常,二人俱着窄袖褙子配百迭裙,领抹络子上印了大幅的销金芍药,烨然若仙,俨然是正统的仕女打扮。

    赵熹还让宫人给她们一人选了一条披帛,习捻看起来很开心,在赵熹面前转了一圈,披帛和裙摆吹拂在春风里,三个人都没说什么话,也不需要翻译,表情和动作通达一切。

    赵熹的笑容一直没有下去过,语调十分温和:“我们去江心洲好吗?蒲勒想要簪花,江心洲有芍药、绣球这样的大花,也有蔷薇那样的小花,颜色都很好看;习捻想要坐船,我们可以坐船绕着江心洲游玩,有龙舟。”

    两全其美的选择,可是翻译却传达了两个女孩的否定:“郡主们说,她们不是这样出去玩的。”

    赵熹的表情看起来很抱歉:“那是怎么样出去玩的?是想要骑马去吗?”

    两个女孩嘻嘻哈哈,翻译说:“郡主们讲,她们在家里时出去玩,都会找人来驾驶马车,马在哪里停下,她们就在哪里游玩。”

    赵熹大概没想到两个女儿无师自通了羊车望幸的典故并且更上一层楼,迟疑了一下,两个女孩以为他不愿意,立刻派遣翻译开展攻击:“郡主不知这样做是否方便,如果不便就算了,还是去江心洲吧。”

    乌珠是汴梁的无冕之王,他的两个女儿当然能横着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来了南京以后不能这样,她们都理解。

    这么明显的激将法,赵熹若会上这个当,压根活不到现在。

    但赵瑗听见他一下都没有迟疑的声音:“怎么会不方便,这不就是你们的家里吗?我只是怕马跑太久,要是一直不停,会耽误你们吃中午饭。”

    随后,通过翻译,赵熹和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晚上吃什么——中午是一定要在外面吃的了,赵瑗像个挂件一样被赵熹随身携带上了车,车内很宽敞,宛如一个小型的房间,四匹马一同拉车,往不知道哪个地方而去。

    “吃一道‘山海羹’好么?”马车内俨然一个小房间,赵熹为两个女儿煮茶,马车平稳行进,炉子分毫不动,里面也不知是什么炭火,竟煨出了一点竹香,赵瑗坐在赵熹身边,摇着一把扇子在炉子旁看火,“春天的竹笋最鲜嫩,再找人去捞新鲜鱼虾一起切碎,再用绿豆粉皮裹着蒸熟,拿胡椒醋汁拌一拌,味道很鲜。”

    也不知道翻译是怎么向她们翻译的,两个女孩看了看赵熹,竟通过翻译问道:“郡主问,她们的母亲爱吃么?”

    赵瑗手里的扇子一停,赵熹顿了顿,回复道:“她……也许爱吃吧。”他又孜孜不倦地开始介绍那道羹汤:“山海羹里的鱼用淮白鱼最佳,这种鱼产自淮水,出水即死,无法饲养,汴梁也难见得,不过建康很多,你们要试试么?”

    这次开口的只有习捻,翻译传达了她的赞许:“大郡主说,多谢您的好意,她很想要试一试。”赵熹颔首笑了,而另一边的习捻却直起身体,打开车帘往外看,又喊了一句什么。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