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第9部_第十章 出征汉中压(7/10)

    “罢了!”张鲁抬手止住李休,“既然众将执意要战,你们就领兵去吧。不过战乱一起,百姓疾苦,尔等需审时度势,能战则战,不能战当以保全苍生为重。”

    “谨遵法旨!”众将齐呼一声,簇拥着张卫、杨昂而去。

    待诸将走远,李休实在忍不住问道:“师尊心意已决,岂可又听这帮莽夫之言自取其祸?”

    张鲁充耳不闻,只道:“天色不早了,带各部教众回城吧。”说罢当先出帐,领着众祭酒下山而去。

    李休还欲追上再问,却被阎圃紧紧拉住:“太上有训‘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何必与匹夫争口舌高下呢?”

    “可……”

    阎圃捂住他口:“律令急急,不可变更。咱们顺应天道见机而行也就是了。”

    “唉!”李休无可奈何,叹息而去。

    莫看阎圃表面高深莫测,其实暗自捏把冷汗——方才围了这么多教徒,倘若他们兄弟起了争执,大伙如何思忖?李休还是悟道忒浅,这种事焉能当众问师尊?难道要张鲁当着信徒承认不敌曹操?神明是不可亵渎的,一旦揭开面纱,信仰就将崩塌,教众也会离散!汉中已难保住,但天师道还要传承下去,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张氏三代之心血岂不付之流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啦!

    受阻阳平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曹操《秋胡行》,全诗见附录)

    苍凉高亢的歌声在山峦中回荡,惊得谷底的一群栖鸟振翅而起。不过它们绕了好几圈都没能飞出这牢笼般的山谷,在东西峭壁间左撞右撞,最后还是无可奈何落在山麓的密林间,发出“喳喳”悲鸣,惊恐地梳理着羽毛。

    或许张鲁的抵抗姿态只是迫于无奈,但事实上却给曹操造成了很大麻烦。正如张卫、杨昂所言,阳平关之险果真天下罕见,北边自是绵亘不绝的秦岭;但从武都郡来攻,也只祁山东南一条像样的道,而且这条路盘山过壑越走越窄,逶迤来至阳平关前,几乎钻进了口袋阵,巴山、鸡公山把左右封了个严严实实。

    曹军自四月出散关,翻山越岭攻破窦茂,虽一路得胜也吃了不少苦头,再面对这座崇山险关实有些力不从心。尤其令曹操懊恼的是,与夏侯渊会合时雍州旧将姜叙、梁宽等异口同声说阳平关好打,因为南北两山相距甚远,足可令大军布阵。可到了这里亲眼所见才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阳平关位于山坳之间,南北相距不足半里,拒马重重壕沟密布,城上积满滚木雷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根本无从下手,唯一办法就是突破两边山麓三面夹攻。

    可张卫、杨昂早预料到曹操的图谋,已调来汉中所有兵马,连同凉州余部在阳平关两侧的山上修了长达十里的防御工事。放眼望去,强弓硬弩鹿角丫杈,满山都是旌旗,没有丝毫破绽。曹军虽然在西面山上扎营,但这样对峙毫无意义,无奈之下曹操只得把张郃、朱灵、徐晃、殷署、路昭等部分做数队,日以继夜轮番进攻。更艰难的是军粮不济,自关中运粮至此需过重重山隘,耗费人力不说,每天仅坠谷损毁的粮车就数不胜数;幸亏氐族各部投诚献了不少牛羊,否则曹军连粮草都接济不上。而相对整个形势,曹操的心态也起了负面作用。固然战事艰难,但比起昔日壶关战高幹、塞外

    征乌丸的情形还算好。昔日他不惧艰险亲临指挥,如今却不复当年之勇了!

    自邺城起兵之日,曹操就被心事纠缠,加之鞍马劳顿水土不服,炎热酷暑一天天加剧,他心绪愈加烦闷。以往他身在军旅,即便有天大难事也不耽误饮食睡眠;现在不同了,或许年逾六旬精力不济,只要一合眼烦心事自然而然充盈脑海,常常一失眠就是半宿,若非夏侯兄弟分劳,孔桂、王粲、杜袭这帮宠信之人时常相伴,他真不知这种日子该怎么打发。

    车轮战连打了两天两夜,死伤兵士已逾五千,敌人防御工事却没撼动半分。第三日清晨曹操临崖观阵,却不由自主吟一首《秋胡吟》;诗绝对是好诗,可前阕大叹行军之苦、后阕高歌神仙之事,悲凉之音萦绕山谷,对军心士气的影响未必是好。

    不过魏公有诗,大家还得捧。王粲绞尽脑汁琢磨半晌,才赞道:“诗中所云‘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这几句实是神来之笔。主公念及天下苍生、黎民疾苦,终不慕神仙遨游之事,可亲可敬。”嘴上虽这么说,心下却暗暗忐忑——曹孟德自诩不信天命,如今却歌神仙之事,岂不自相矛盾?人老了果真变脾气啊!

    曹操却没想那么多,只搪塞了两句,便扭头瞧着孔桂:“还没有皇甫隆的回信?究竟怎么回事?”

    孔桂当初不过信口一提哄他宽心,谁知皇甫隆如今还在不在世,即便在世战乱纷纷迁居何处都不知道,杨秋把信往哪儿送?可曹操偏就当真了,三天两头问这事,挤对得孔桂胡说八道:“再等等,昔日周文王为聘吕望亲自牵马,您虽不敢比周文王,比周公总有富余,再耐心等等吧。”说着话偷偷向王粲挤眉弄眼。

    王粲早料到其中奥妙,也颇不喜孔桂媚上太过,故意装看不见,硬是不插一言,急得孔桂龇牙咧嘴。曹操厉声训斥:“你这小子就知拣好听的说,信口雌黄全无半分实情。若再敢欺瞒孤,看我不把你剥皮抽筋!”其实也无怪他气大,自那晚之后他左手麻木的毛病一直没好。不过曹操脑子很清楚,这样的隐疾绝不能对任何人说,倘若传扬出去,不但有碍军心,只怕邺城文武各寻出路,二子之争更抑制不住啦!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