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26节(3/3)

    像季老先生的日记写的那样,‘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同几个女人,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估计有人要问了,干嘛不自己争一下那个位子?削别人不比被人削舒服吗?

    朱桢就压根没想过这茬。人啊,贵有自知之明。

    他可看过好几个版本的靖难影视剧。不管怎么编剧怎么编,无一例外,大侄子都是飞龙骑脸怎么输的局面。

    四哥能在必输无疑的劣势下极限翻盘、丝血反杀,打出‘happy forever’的结局来,只能说是强无敌加位面之子。

    自己小鼻子小眼小模样,完全就是个普通人,怎么去跟气运加身的永乐大帝斗?还是抱紧四哥的大腿来的容易些。将来子孙也能跟着享福,还不是美滋滋?

    这就是他最初的想法。

    所以学习什么的,根本无所谓好吗?老子已经是亲王了,学得再好,最多也就是个……有文化的亲王。

    难道你不知道痛苦来源于知识吗?无知也是一种幸福吗?

    做一个无知的亲王,绝对比一个有文化的亲王,要幸福的多。

    ……

    可是四哥之外,还有一个亦兄亦父的大哥,让他很难没心没肺下去啊。

    大哥是最好的太子,最好的大哥。可惜不知道,他是不是最好的皇帝……

    如果能设法避免大哥英年早逝,才是最好的结局吧?

    至少不会有瓦剌留学生上位,也就能避免土木堡之变了。

    而且父皇晚年,也不会因为担心不成器的皇孙而大开杀戒,使大明菁英毁于一旦。

    退一万步说,大哥就算要削藩,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手段肯定也更高明。断不会像大侄子那样,逼得亲叔叔自焚,把江山都搞丢。

    那样四哥也能快快乐乐当一辈子征北大将军,不用再走一遍父皇的血腥之路了……

    这个未曾出现过的新结局,看上去是那样的美好,让朱桢忍不住蠢蠢欲动。

    虽然他知道想要改变历史,肯定很难很难,而且很可能会出现辛苦半生,结果不过是螳臂当车的结局。

    但随着他跟哥哥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就越按捺不住,想试一试的冲动。

    ……

    让朱桢最终下定决心的,是一个孩子的降生。

    当然不是他的孩子,而是他大哥的……

    洪武七年十月廿七,大明太子妃常氏要临盆了。

    为了消除蒙元遗毒,恢复汉家正统,朱元璋早早就定下了‘居嫡长者必正储位’的铁律,所以这个孩子的降生,将意味着大明皇位的传承,延续到了第三代!

    对朱元璋和大明朝来说,意义可能仅次于朱标出生了。

    其实马皇后提前回京,也有为了迎接这个孩子出生的原因。

    太子妃临盆这天,皇室倾巢出动。朱元璋破天荒的放了一天假,早早就和马皇后一起,守在了春和宫的寝殿外。

    朱老板背着手,在殿中来回踱步,寝殿里一有点动静,他就翘脚探头,忍不住想要瞅一瞅。

    “你这老头子,比自己儿子出生还着急!”自然都被马皇后给阻止了。

    “那当然,君子抱孙不抱儿,隔辈亲懂吗?”朱元璋理所当然道:“而且那还是皇长孙,未来的大明皇帝呀!咱能不急吗?”

    “你就那么确定是个孙子啊?”马皇后白他一眼。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