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624节(2/3)
但那声鸣镝的主要作用是信号——弓箭手射击!
土城上一片肃杀,明军将士沉默的看着越来越近的敌兵。
“确实。”甯正点点头。将士们也暗暗称是,暗道人家太有资格说这话了。
然而就在此时,城头上忽然射出一支鸣镝,那长箭带着尖锐的哨音,呼啸着射中了一名前排麓川军的大腿……
这壕沟之前已经被彭麦郎的军队填出来几条通道。但胡泉到来之后,利用敌军暂时退去的十来天时间,不止重新清空了壕沟,而且还挖的更深,更宽了。
第一排士兵列队来到壕沟边,将肩上的沙袋抛下,便准备平移到两翼位置,好给后面的锡剌兵腾出填坑的空间。
麓川军也早有准备,那些右手举着盾牌的士兵,左肩上都扛着一麻袋的沙土。
所以麓川兵的盾牌,挡住上身就挡不住下身,挡住下身就挡不住上身……当然在实战中,没有士兵会不顾自己的躯干和脑袋,只用盾牌保护自己的下半身。哪怕穿着半身甲也一样。
澜沧江畔,定边城外,也有大片金光闪耀,那是铜盔铜甲的麓川军,手持铜盾,在雄浑而富有节奏的象脚鼓声中,漫山遍野而来。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实根本不用提醒,军士们早就有章程了。刚才那么长时间,他们可不是在发呆,而是在仔细观察敌军,早就发现麓川兵所持的黄铜圆盾,也就是锅盖那么大,而且是小炒用的炒锅,不是做大锅饭用的那种。
冬日的晨光温暖和煦,把澜沧江照耀的金光一片。
胡泉把洪都挂在嘴边,倒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给将士们信心,因为充足的信心又会极大的提升战斗力……
朱老板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注重军队训练的皇帝了,他非但制定了步兵射箭‘远可到、近可中’的两大考核要求,还会每年进行严格的考核。
这要求守将时刻保持冷静,对战局始终有正确的评价,有充分的预见。战线哪里吃紧,哪里能顶得住,都要洞若观火,并据此调配兵力。才能让城头的军队始终保持恰到好处,不多不少的状态。
麓川军毫无阻碍便逼近了城下,就见城下一道深深的壕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于是城头明军射出的羽箭,就像长了眼睛似的,纷纷朝着壕沟边上的敌军大腿上凶狠的咬去!
……
当然,这也是因为城里全都是身经百战的明军将士。他了解他们的水平和决心,知道他们绝对不会在达到极限之前掉链子。
“伯爷真是太厉害了。”甯正本来被夺了指挥权还有点不忿,现在却心服口服道:“城里兵力实在是捉襟见肘,但伯爷却能调配得井井有条,让防线充满韧性。”
“这都是跟着大都督学的,比起当初的洪都之战,现在只是小场面。”胡泉淡淡道。
而且越是不浪费兵力,手里的预备队就越多,守城将士就越不慌,战斗力就越有保证。于是就更不需要浪费兵力了,如此便形成了良性循环。自然能坚守更长的时间了。
虽然敌众我寡,低矮的城墙也无法让人安心,但明军将士并不紧张,他们的安静,只是多年沙场对垒,养成的高度专注。因为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走神会要了你的命,只有保持专注的士兵,才能活下来。
眼下万事俱备,只等麓川军来攻了。
那名锡剌兵便惨叫着,摔进了坑里。
“瞄着腿射!”军官们一边纷纷松开弓弦,一边高声提醒手下军士。
所以指挥守城战,是非常考验将领定力和判断的。没有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指挥调配能力,是无法胜任的。
第一零九二章 远可到、近可中
就像人在挨揍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先护住头,这就是所谓的“顾头不顾腚”了。但这是人类的本能,除非经过特殊训练,否则很难克服。
他们的目的地,便是那座低矮的定边土城。
而胡泉,显然充分具备这两方面优势。
要是换成土军守城,他这样托大只会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