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687节(3/3)
“谢谢六十一十二叔!”俩孩子登时兴高采烈。
“嘿嘿,见过的都这么说。”朱棣高兴的合不拢嘴:“此子类吾。”
“哎,来了!”朱高煦便脆生生的应一声,别看他年纪小,个头已经跟九岁的哥哥差不多,生的筋强骨壮,而且跟他爹一样黑。
“是!”众将忙又轰然应声道。
朱棣最后提高声量强调道:“我不管别人,只管自己的部下,绝对不能出篓子!谁让本王在老六面前抬不起头,本王就让他一辈子没有头!听明白了没有?!”
两天后,朱桢一行抵达了通州。
脆生生叫一句:“六叔金安!十一叔金安!十二叔金安!”
“好家伙!”朱桢大笑着抱起朱高煦,仔细端详一番道:“长的跟四哥小时候一样嘞!”
也难怪王爷一听他要来,就庙里长草慌了神。
也不用内侍搀扶,他就从高高的马背上蹦下来,后发先至超过了大哥,跑到老六三个面前扑通跪下磕头。
“别杵这冰天雪地说话了,咱们赶紧回城吧。”朱棣看看天色道:“你们嫂子蒸好了大鹅,在等着给你们接风呢。”
“你当心闪了腰,这小子已经过一百斤了。”朱棣赶紧提醒道。
“好小子,听说你也有仨儿子了?”朱棣一手扶着马鞍,一手摸着修剪整齐的短须,那胡子剪得跟太子一模一样。“了不得呀,结婚才两年半就追平四哥了。”
“那能一样吗,你是嫂子一个人生,我是仨老婆一起生。”朱桢笑笑,苦涩道:“但是惭愧啊,生三个孩子我都不在跟前。也不知道整天在瞎忙些什么。”
第一二二二章 六郎妙计安天下
你要是瞎忙活,我们这些当哥哥的,岂不是天天在吃白食?”朱棣嘿然一笑,叹息道:“真羡慕你在西南的功业啊……”
“那有什么好羡慕的,我可听说了,北边的局面大有好转,四哥很快会有用武之地的。”朱桢笑道:“跟这边一比,我们在西南那点小打小闹算什么。”
“唉,别提了……”朱棣闻言却神情一黯。
“怎么,有什么变数吗?”朱桢见状一愣。
“说来话长,刚见面先不说这些糟心事。”朱棣摆摆手。
“也对。”朱桢颔首道:“那就先说家事吧,岳父的身体怎么样?”
一旦他们无心恋战,一门心思逃跑,明军怎么可能抓得住他们?
朱桢所谓的“妙计”,就是——开边互市!
简而言之就是在边境设置榷场,允许蒙古人来跟明朝商人进行贸易。用他们的毛皮、牲口、马匹、草药,换取各种生活必需品,以及供贵族头领享受用的各种奢侈品。
朱桢自然记得那是他大婚之前,徐达很介怀他闺女不是唯一的王妃。
“唉,其实是一码事。”朱棣苦笑一声道:“算了,跟你从头说起吧。”
这样徐达就多了一张可以拿捏蒙古人的王牌。他可以通过允许合作者互市贸易,分配贸易份额,拒绝顽抗者进入榷场等方式,轻易拉拢一批蒙古部落,诱使蒙古人向他源源不断出卖情报。
“就是这个意思。”朱棣颔首道:“这样确实会让蒙古各部跟大明合作时心存顾忌,但同样会让他们对王廷心怀恨意。当他们获准互市,却被王廷阻拦,无法进入榷场后,很多部落都会一不做二不休……老子不当北元人了,爷弃暗投明了!”
这对被大明禁运了十几年的蒙古人来说,不亚于久旱甘霖。要知道普通牧民已经窘迫到了没有铁锅烧水做饭,只能用兽皮锅将就的地步。
而对那些贵族头领来说,他们做梦都想重温,年轻时享受到的丝绸陶瓷、金银玉器。可想而知开边互市对蒙古各部上上下下,有多大的杀伤力。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