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2)

    程安茉虽然仍旧有些担心,但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不过苏先生,我也有一个问题好奇很久了。”程安茉狡黠道,“你在惠州的时候,曾经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你真的每天吃三百颗荔枝吗?是三百颗荔枝甜,还是被你吃掉的甜点更甜一点儿?”

    说到荔枝,最先浮现在大家脑海里的应该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可想想自己昨天带回来的那一堆甜点现在半点儿不剩,程安茉又忽然不确定了。

    程安茉点了点头,“我懂了,你确实把带回来的甜品全都吃光了。”

    苏轼:……

    三百颗荔枝吃下去,想都不用想,必然会上火。

    二则是认为苏轼听错了,将岭南当地方言里的“一颗荔枝三把火”听成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从而成就了这一千古佳句。

    如果问第二句,想必就是苏轼所写的那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了。

    打车和苏轼一起来到密川市后,程安茉本想先将苏轼送去那家商场内的甜品店再去警局,却被苏轼拒绝了。

    苏轼笔下一顿,却没有正面回答程安茉的问题,而是道,“哦,这评语写完,今日便要送给那位店主,程小友可有喜爱的甜品?老朽可一并带回来。”

    “麻烦程小友了。”

    程安茉也没有追根究底,转而拿起苏轼刚刚写完的评语,道,“这些我拿去装裱了吧。”

    “都过去那么久了,哪里还能记得住?”苏轼没有回答程安茉的这个问题,“再者,谁能记得自己吃了多少颗荔枝呢?”

    因为她很清楚,自己不可能一直跟在苏轼的身后帮忙,被召唤到这个时代,苏轼也是要慢慢适应的,而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让他自己去体会。

    但只要稍一思索,爱吃荔枝的人便会被三百颗这个数字惊到,因为荔枝吃多了上火。

    因此,对于“日啖荔枝三百颗”这句,一则认为是一种夸张的写法,就像现代人饿极了的时候会说自己能吃下一头牛,但想想就不可能嘛。

    第13章

    程安茉原本也觉得这大概就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要是真的吃了三百颗荔枝,那九成九要吃出“荔枝病”来了!

    “不必担心,我记得路。”苏轼说完,又取出了手机,“有手机在,你也不必担心我走丢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书画装裱和修复本就是一体的,好的书画修复师装裱也绝对是一把好手,程安茉做起来更是熟练。

    “算不上麻烦。”程安茉摇头,“工具材料都有,很快的事儿。”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