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2)

    她第二天再来的时候,荀子同样已经为她准备好了桌案教材,看着这位和蔼慈祥的老人,姜珂突然心里一暖,想到了自己的姥姥和姥爷,她小的时候,姥爷也是这样耐心地教她启蒙识字。

    荀子则以为这是不造山鬼谷中的特有风俗,所以收下了这份拜师礼。

    韩非:……

    他示意姜珂坐在韩非对面空桌案前的箦席上,这是提早为她预留好的。

    她和荀子关于“量变引起质变”这个问题开始讨论,还提到了名家公孙龙的著名议题,无数个没有厚度的东西能否积累起厚度。

    她唯一认识的几个字就是那天在用荧光笔在郭开宅邸前面砖石上写得十个字,就这还是在大街上分别问了十个人,才凑齐的一句话。

    姜珂不懂这个时代的礼记,记忆中孔子收徒需要十条干肉做束脩,所以她也从超市里拿了十条干肉送给荀子当做拜师礼。

    荀子教学认为知识在于积累,学问贵在坚持。即使是个愚人,只要勤奋好学,慎终如始,总有一日能学到足够的知识。

    孔鲤摇头,回道:未曾学习。

    嗯……不认识这些字。

    孔子教导弟子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御,数,射,书六艺,其中诗经是处于其他五艺之上的最先选择。

    注意到韩非脸上那副欲言又止,止言又欲的表情,姜珂歪头,用一种天真无邪的眼神看着他:“师兄,你也需要我给你养老吗?”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听完荀子的讲解,姜珂突然想到高中时学过的《滕王阁序》,其中有一句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荀子为姜珂准备的教材是《诗经》。

    当时背得要死要活,十分难受,现在却只想说,王勃你写得真好,真是太牛逼了。

    “先生……”姜珂说得情深意切,语言真挚,“日后等我长大了,一定会好好孝敬您,为您养老。”

    荀子将自己桌案上的一捆竹简放到姜珂面前,姜珂打开一看。

    姜珂很喜欢荀子这种教学理念,于是……成功将今天的教学主题弄跑偏了。

    荀子告诉姜珂,当年孔子曾经一人独自站在庭院中,孔子的儿子孔鲤趋步从孔子面前走过,被孔子叫住,问他,学诗了吗?

    荀子提笔的动作顿了一顿。

    其中鲤,指的就是孔子的儿子孔鲤。

    于是孔鲤只好退而学诗。孔子提倡学诗,重视诗教,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实非浅鲜。

    总而言之,一个下午过去,识字方面,姜珂诗只学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两句,思想程度倒是更上一层。

    主打一个不理解但是尊重。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