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1/2)

    姚贾专门带人去了黄支国寺庙里住了一旬,也就是十天,时间匆忙,再加上翻译原因,姚贾只囫囵半片听懂了其中一点点的意思。

    佛说,世间每个动作或念想都会产生后果,这便是“业”的报应,人的今生不过是前世的“业”,人来世的后果便是今生的业,以至于无穷,所以今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来世才会得到好的业果。

    众人对此,理解不一,反应也各不相同。

    其实,姚贾心里有一些独属于天朝上国的骄傲,他认为这些蛮夷小国的思想根本比不上大秦的思想,但来都来了,秦不走空,总要从这里拿上一些东西回秦国吧?

    黄支国倒是有一种独特的黑色犀牛可以当做特产,这种犀牛头似猪而四足类象,额头和鼻子上都有尖锐的角,但是这种犀牛的体型太大了,不适合养在船上,容易伤人。

    所以姚贾离开时就只带走了一点点经书,……和几个僧人。

    当然,并没放弃这个犀牛,他告诉黄支国的国民们。在黄支国东北方向的华夏有很多很多洁白如雪的白纸,如果他们想要,可以抓犀牛去华夏换纸。

    华夏人都很友善的,仅用一只犀牛就能换取足足一整箱白纸。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没有黄支人到华夏地区的消息,姚贾猜想,他们可能是在路上迷路了。

    见者有份,姚贾将他从黄支国带回来的经书一一分给在座诸位,有写在贝叶上的,有写在陶片上的,但大部分的经书都是那几个僧人后来抄录在白纸上的。

    其实……这东西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处,大家都看不懂上面的字,但就像后世出门旅游买纪念品一样,也没实际用处,主要是起到一个放到自己藏室里用来装饰、收藏、和看着好看的作用。

    姜珂陷入沉思。

    然后开始计算。

    按照历史时间线来看,现在应该是公元前二百年,唐朝是在公元六百年左右,中间间隔了大概八百年的时间。

    唐朝看现在,就相当于现代看≈lt;a href=&ot;&ot; tart=&ot;_bnk&ot;≈gt;宋朝,那八百年后,这几箱子经书岂不算能得上文物了?

    如果这些东西能好好保留下来,那八百年后的剧情就不是唐三藏出使西域了,而是僧人东渡到华夏,来学习这里珍藏的古籍中的大成佛法。

    倒反天罡,但爽文。

    但是想到他们那个世界起源的德行,姜珂又提笔在经书的扉页上写下了几行大字。

    “始皇帝三年令月,上卿姚贾航海归来,众卿齐聚,围炉廷议,带黄支国经书,于吾等无甚大用,然秦重它文,故收于藏室。”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