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2/3)
徐盛得到霍峻的示意,拱手答道:“诸位,将军又命船厂建造车船,其车船与今船不同,无桨无楫,挟以双轮,鼓蹈而进,虽逆风行进,亦疾若挂帆。彼时斗船齐头破敌,后盛率车船于后,敌寇败走,车船疾行,追击掩杀。”
霍峻吐了浊气,相比于众人,他更能感受到风雨欲来的那种紧张感!
司空府花园内,冬季已过,春季已至,绿意初显,鸟语轻莺。
进丞相兵百万
当然四郡太守亦各有偏向,长沙太守刘先认为刘琦乃是嗣子第一人选,如果刘表询问他的意见,他选择支持刘琦。但除刘先外,其余三郡太守颇是中立,仅看襄阳的意思。
“车船?”
顿了顿,荀彧试探问道:“赵司徒(赵温)上疏天子,请废三公,置丞相之位,司空以为如何?”
霍峻斟酌少许,向刘琦回了封信。建议在过冬后,核查州内的府库,确保州内军士可以紧急出战,注意来自荆州的消息。
车船的研发当真不难,霍峻成为水师统帅,又研究出龙骨战船,他对战船的结构颇是了解。去掉船桨,换上木轮,其科技含量并没有很高。
秦汉时期对水战的了解相对不够成熟,许多建制的东西并未确立。在明代水战时,标枪之重不亚于弓弩,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某些南方水师的武器配备中,标枪还多于弓弩的配备。
待众将退下后,蒋济奉上书信,说道:“扬州从豫章来信!”
轻咳一声,霍峻说道:“车船乃新式战船,峻近岁苦思所得,今后诸子见到自然能知。”
此前曹操打下并州,高干投效南匈奴,南匈奴不纳。高干无奈之下,只得南投荆州,在渡过黄河后,高干被上洛都尉捕斩。
曹操眸子打量着荀彧的神情,说道:“河北大害已除,中国初安,但巴蜀刘璋、张鲁,西北马腾、韩遂,吴楚刘表、刘备等偏僻群寇不顺。唯有兴旧汉丞相之位,彻掌军政之权,方可匡扶汉室,复兴季汉(东汉)。”
“呵呵!”
“诺!”
曹操举着酒樽,与对榻之人共饮,笑道:“孤得以北灭袁氏,西杀高干,出塞千里平胡虏,皆文若居许昌筹划之功。”
在讲述短矛之重后,霍峻仔细复盘了水师演习过程中的问题,即令旗传达意思不明,又点评了各部演习中的不足之处。
只见对榻那人四旬有余,双眉细而挺直,五官威仪,眼眸柔和,胡须浓密微长,打理有方,颇是秀美,举手投足间带有儒雅随和之气。
这封信即刘琦从四郡太守得到的反馈,那四位太守意思明显,他们听从襄阳的意思,谁继位荆州牧,他们则奉谁为主。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霍峻敲了敲木案,沉声说道:“诸位回营后,当让军士多操练短矛,二十步内必中;且各部操演拍杆技法,某当亲自视察。及十日后,重演水师战法,不可有失。”
建安十三年,春。
“天子、明公待彧恩厚,某食邑已有二千户,子弟亦是富贵,再受食邑、封赏,于国有害。”荀彧说道。
临碣石,作《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至邺城,凿玄武池操习水师;又回许昌,得见天子朝臣。
“诺!”众将沉声应道,拱手告辞出帐。
众将心中了然,面露思索之色,皆有所得。
进入冬季,刘琦以视察豫章为名义,向荆南四郡的太守们示好了下。以刘先为首的荆州四郡太守,也向刘琦送礼致敬。
吕蒙斟酌少许,问道:“斗船上有拍杆巨石,行进转向困难,若敌寇逃窜,将何以对之?”
别看霍峻向刘备口嗨,不怕曹操那纯粹是假的。为确保战事的顺利,霍峻根据他革新的水师战术,继而又研发出车船。
曹操放下酒樽,笑道:“文若仍是如此谦让,群下皆有受恩赏赐,唯你拒领封赏。”
众将接触到未知的事物,又是茫然不已。
曹操得胜白狼山后,就地驻兵至冬季,受降汉胡二十余万。且塞外乌桓部落归顺,曹操将各郡乌桓共万余落徙居中原,精壮随军作战。及至公孙康送上二袁人头,并保证不向江左售卖马匹,曹操方志满踌躇地率大军南归。
“明公得以扫灭河北,多赖朝臣尽忠竭力,彧不敢贪功。”荀彧谦虚地说道。
荀彧微微皱眉,说道:“明公,益州刘璋已遣别驾从事张肃入许昌,觐见天子,奉上巴蜀特贡,并杂御物。且又有携精锐叟兵三百人,入许昌随公征战。”
“且将此信送与刘扬州。”
在官渡之战后,曹操为荀彧前后增加食邑达二千户。还欲授以三公之位,荀彧让荀攸替他推辞十几次才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