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节(2/3)

    在这以命换命的打法下,江淮豪强帐下的乌合之众,根本难以阻挡。且江淮豪强也早已被张辽追得心惊胆战,一路上大量同僚被他所杀,今地势之险又无法阻拦,不由后撤逃窜。

    继而,一个魁梧的身影从高处现身而出,熟悉的绿色锦袍为内,外披明光大铠,头戴翎羽兜鍪,手持长槊,威风凛凛地虎步而出。

    张辽挥手,示意军士压上,喊道:“攻入敌寨,斩杀敌首,即是功成。”

    然当张辽杀入敌寨中时,四周响起了热烈的军鼓声,左右披甲军士纷纷现身,人数当不下千人。旌旗摇曳,大纛醒目,让包括张辽在内的所有曹军将士无不惊慌。

    张辽略为不悦,说道:“丞相命你我,率军出讨陈兰,今时陈兰逃亡,何谈功成?”

    沿途山道崎岖狭窄,江淮部曲投掷标枪、发射箭矢,皆被那沉重的盾牌所拦。而曹军也用强弓硬弩还击,丝毫不畏。即便有伤亡,亦有后续军士补充上。

    相较昨日黄昏追杀时的装备,今日曹军士卒的武器配备齐全,准备的甚是充分。张辽与帐下军士皆携刀斧,腰捆绳索,各负轻重甲胄,手持弓弩,登山而行。

    牛盖见张辽战意已决,遂起身说道:“愿随将军出战。”

    牛盖的笑容转而惊恐,喊道:“关羽怎么在此?”

    昨日设伏的巉岩被张辽夺取,借着巉岩为落脚点。张辽继续率军士而上,以弓弩手为先,盾手为掩护,寡与敌寇交战,徐徐而行。

    陈兰所选扎营之所,险要异常,步径裁通,山路仅能由两三人并肩而行。而陈兰、梅成、雷远三人于山上设营,于山壁上而待曹军,这是他们最为依仗的防线。

    张辽与左右当前军士之人,皆是善射术的弓弩手,能在运动间,轻易射中活动靶。吸取昨日的教训,盾手与弓弩手齐行,且派出大量军士探查。

    登山而行,隐于林间,遇敌寇,则用重弩、强弓射之。弓弩手更替而行,缓缓前进,保持体力的充沛。如此稳扎稳打的打法,利用个人出众的射术,分散而行,让江淮豪强部曲损失颇多。

    次日天明,艳阳高照,早霞灿烂。

    张辽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曹军作为正规军,且帐下又多是精锐。江淮群匪,多是地方百姓。即便是部曲精锐,手上的甲胄、弓弩也无法与曹军精锐相比。

    说着,张辽手扶在剑柄上,沉声说道:“雷、陈二寇携民而走,行途缓慢。若能破其军,必能得其民。天柱山者,山道险狭,非勇者不得前。”

    “诺!”

    时至中午,二十里的山路,已被张辽夺取大半。最终杀到陈兰、梅成率军设险扎营之地。

    在张辽的目光中,只见江淮豪强的营寨内猛地竖起旌旗,上书‘关’,左右又各书‘汉寿亭侯’、‘荡寇将军’,因登寨破敌而感到兴奋的张辽浑身冷了下来。

    然他们初到天柱山不久,缺乏时间制作拒马、落虎、网罗等防守工事,仅有简陋的栅栏防备。

    弓弩者,军之利器。或许是几百副弓弩是豪强的家底,但与张辽军中所携弓弩相比,差距甚大。张辽帐下军士携千余强弩,又皆是善射之人,可非豪强部曲可比。

    “江淮群匪,虽有斗志,但甲胄简陋,弓弩不齐。明日进兵讨之,当斩敌贼寇而还。若不速讨,则刘备援军至也!”

    关羽怎么来得这么快?

    对于地势的险峻,张辽毫不畏惧,观望地势少许,选敢死之士,以大盾手居前,又以长矛手在后。

    “上!”

    曹军士卒沿着布满己方尸体的山道,奋勇而进,快速突破险道。及至道口,则用弓弩解决周围的敌寇,继而用飞钩损毁栅栏,军士蜂拥而上。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

    关羽手捋长须,沉声说道:“文远,营寨已毁,今兵深入险山之中,不知可愿降否?”

    在付出二三百号人的死伤上,张辽在众军士的簇拥下,持槊而上,威武登寨。

    张辽转头望下山脚,却见自己昨晚所扎的营垒燃起大火,黑烟滚滚升起。

    得见关羽出现在此,张辽开始深呼吸,平复紧张的心情,亦攥紧手中的长槊。他怎么也没想到,关羽竟然出现在此,就等着自己。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