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节(3/3)

    踱步间,曹操手指向裴潜,问道:“卿与刘备在吴楚多时,卿以为刘备才略何如?”

    裴潜见愤怒之下的曹操,盯上自己,不由后背发凉,机智说道:“使刘备居中国,能乱中原而不能治之。令刘备寻险固守,可于乱世中割据一方。”

    得闻裴潜的机智言语,曹操的怒气渐消不少。

    见曹操气消,裴潜长呼了口气。曹操刚刚那番问话,看似在询问刘备的能力,实则在对裴潜的政治考验。

    裴潜过分吹捧刘备便是死,若是过分贬低刘备则会让曹操不爽。刚刚那番言语,既认可了刘备的才能,又将其置于曹操之下。这马屁的拍得恰到好处,有礼有节,让曹操很难不开心。

    “文和以为如何?”

    贾诩沉吟少许,说道:“刘备坐拥吴楚,已成气候。然江水万里,益、荆、扬三州分居上下。丞相若能得有巴蜀,又从中原发兵,则顺江而下,吴楚盖不能挡也!”

    曹操坐到榻上,怒气渐散,说道:“刘璋与吴楚同盟,攻益州恐被刘备得利。”

    “刘备初掌吴楚,岂敢亲离吴楚。且荆楚兵马,非刘备之所用,兵将不知,岂能用之。今时发兵攻巴蜀,则刘备必不敢发大军支援。”贾诩说道。

    “攻益州,需先取汉中;取汉中,需过关中。”曹操捋着胡须,说道:“关中诸将皆武人之徒,胸无大志。今领兵假道,必遭众人惊恐,西方当乱矣!”

    “不然!”

    贾诩面露笑容,说道:“取汉中,需过关中。然若让关中诸将取汉中何如?”

    “关西诸将武人悍卒,贪图利益。丞相分封巴蜀于关西诸将,令其讨汉中,又遣军助之。耗其士卒,损其精气。时丞相趋兵于后,关中可平,巴蜀可安。”贾诩沉声说道。

    曹操沉默半响,说道:“孤欲趁刘备初掌吴楚之际,起兵攻之。然卿之言语,且容孤深思之。”

    “诺!”

    贾诩也不与曹操争辩,且让曹操自己斟酌利弊。

    吴楚人心

    三月,鄂县。

    刘备采纳霍峻迁治鄂县的建议,于是令扬州、荆州二州府官吏携带典籍案牍搬迁至鄂县。

    荆州州吏见初上任的刘备要搬迁州府心有不愿,然在霍峻、王粲、向朗等荆州高级官吏的领头下,众荆楚州吏只得听从刘备的命令搬迁鄂县。

    当然不仅是荆楚州吏不愿搬迁,江东州吏也不愿意搬迁。然在徐庶、张昭、简雍等人努力下,江东州吏最终不情不愿地搬到鄂县。

    至于州吏为何不愿搬迁,实际上不难理解。

    州吏也是人,他们故土难离,且大多又是来自地方士族,各种显性财产、隐性资产多在地方上。若是搬迁,他们拖家带口,离开故乡,也就意味着他们将要从零开始。

    对此刘备亦能体谅,对于搬迁而来的二州士吏,除了钱财赏赐外,还赠送田宅,尽量帮助他们安家。

    随着二州士吏的陆续抵达,案牍典藏搬至鄂县,统治吴楚二州的车骑将军府也逐渐完善起来。

    吴楚文武渐至,为了让两州文武互相认识,刘备于梁子湖畔,设宴款待手下文武士人。

    刘备着锦衣狐裘出席,左侧以刘溥、霍峻、张飞、赵云、甘宁、糜芳、贺齐、陆逊、施然(朱然)为尊,右侧糜竺、张昭、诸葛亮、王粲、鲁肃、徐庶、潘浚等文士列座。

    今时汉末乱世,武人为贵,自当位居左手。然刘备为抬高文人的地位,则会给予文人中郎将等官名,如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鲁肃的参军中郎将,徐庶的治军中郎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