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节(2/3)
阎行面露感激之色,说道:“丞相待行恩厚,行难报之。却恨将要西归,无法于左右服侍丞相。”
“马超之勇,孤有耳闻。然汉中人口殷实,马超取之,恐其坐大,难以制之。”曹操忧虑地说道。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丞相用兵过人,时趋兵于后,马超有何可畏?”
“不然!”
历史上赤壁之战前后,周瑜亦向孙权献策,可以与西北马超联合,同取中原。可见那时马超名声之广,能力之出众,连周瑜都认可。
大笑几声,曹操说道:“既然如此,孤上表天子,言刘璋心怀不轨,出行如天子,废其益州牧之位,封韩遂为益州刺史,拜马超为汉中太守。以张既为使,出使关中,劝马超、韩遂二人南征汉中。”
官渡之战,曹操得赖马超统众万余人支援,击溃高干与南匈奴数万联军,时马超年仅二十六岁;征平并州战事,张白骑、卫固叛,马超与马腾平息叛乱。
顿了顿,曹操笑道:“孤闻刘备迁治所于江南鄂县,欲亲守边关。孤将于明岁南征吴楚,饮马江水,重扬军威,以挫刘备名望。”
至于韩遂为何遣阎行出使曹操,乃是其想探听下金口战败后,曹操的底细情况。
“且马超入蜀,韩遂又岂能不入。马、韩间隙多年,虽得丞相调和,但安能尽释心恨。且蜀道艰难,岂能轻取。若马、韩同得汉中,贪利之人,必有纠纷。”
至于如何进军,目标当直指刘备治府武汉!
既然采取贾诩的计策,做戏就做真点。调马、韩南征汉中,总不能曹操大军不动,在那窥视关西,自然要有所动作。不如趁着刘备上位不稳,南征吴楚。
阎行再次拜服,说道:“丞相之恩,行不敢忘。当劝韩公入邺城,为丞相效力。”
“马超者,信威西土,威武并昭,能得羌氐人心。马超入蜀,从者必众,何愁关西诸将不愿入之。时马超南征,关中兵寡,丞相后驱击之,有何难矣!”
顿了顿,曹操说道:“孤本欲行假道伐虢之策,逼关西诸将叛,进伐关中,平凉陇,观巴蜀。然刘备在南,孤心难安。”
贾诩解释说道:“关西诸将,数有十余人,大者不过马超、韩遂二人,合兵数万;余者兵马或数千,不足为虑。今之忧者,唯马、韩二人。若将汉中许与马超,马超岂能不悦?”
曹操能采纳贾诩的计策,除了让张既出使马超,劝其南征。时亦有手段,劝韩遂南征汉中。
闻言,贾诩拱手拜服,称颂说道:“丞相英明,如此行事,马超、韩遂必起兵也!”
曹操捋着胡须,笑道:“卿父官爵,孤已下达。卿可西归后,可送卿父入朝为官,免受西北兵戈之劳。”
“彦明无需多礼!”曹操抬手笑道:“近日于邺城乐否?”
马超的名声之广,出场之早,超乎众人想象。不言马超随马腾的征战过程,仅观官渡之战,曹操平并州之战。
阎行,典型的西北人,身体高大,臂膀壮硕。然阎行亦非单纯的西北武人,见识有度,能审时度势。
曹操沉吟良久,说道:“孤将文和之策,传于张德容(张既)、钟元常、卫伯觎三人观之,或有从之,或有异议。时异议者言,恐关西诸将,不愿南征汉中;或是汉中险峻,破之甚难。”
这般言语,让曹操尽去心中的烦恼。
吸取了张松的教训,曹操待阎行甚厚,表其为犍为太守,赐大量钱财,又遣亲信说之。斟酌之下,阎行暗投曹操,愿为曹操效力。
为了表达自己为曹操效力之心,阎行主动请将自己的老父送到邺城。
贾诩轻笑几声,说道:“马超勇而无仁,羌氐仰慕,汉人畏之。时舍关陇而入蜀,无源之水,安能久矣!”
与贾诩畅聊后,曹操召韩遂使臣阎行入府。
“行拜见丞相。”阎行行大礼,拜见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