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节(2/3)
“不然!”
说着,刘晔向夏侯惇拱手,自信说道:“然待东军抵达,将军选精锐为前锋,以合肥为应,表里俱发。合肥之围可解,必能兵破霍峻矣!”
夏侯惇的兵略能力或许不行,但他却是曹操起家的大股东之一,地位崇高,深受曹操的器重,非是平常将领。
……
改变河水流向,常用的方法是修筑堤坝,人为抬高下游地势,让河水难以下游,唯有向两侧溢出。
夏侯惇能在曹操军中地位崇高,受人尊敬,多在于他向曹操举荐才德之人,且曹操往往都能重用提拔。
孙权摇了摇头,说道:“若是他将至,徐州兵马或难调动;然若是将军至,徐州兵马或可调动。”
曹操这个用人心思,其他人短时间内没理解,唯有孙权察觉并意识到。
听孙权这么一点,众人若有所思起来。夏侯惇似乎也明白曹操为什么派他出任救援合肥的主帅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欲采用水淹的话,常要修筑河堰,将流入河道的河水不断积蓄起来,越多越好。等到水量达到一定时候,人为毁掉河堰,冲向合肥城。
欲引导河流走向,则是要在修筑堤坝的基础上,在河岸边挖掘出低于肥水水位的河道,且要高于合肥城。
在河堰外围有三千军士驻防,拒马、鹿角、虎落等防御工事应有尽有,这些是为了防止合肥城内守军杀出,破坏修筑河堰的进度。
若是其他人下令,臧霸、孙观可能会找理由搪塞。但夏侯惇下令,不管怎么样臧霸、孙观、吴敦等人不敢不从。
曹操选用夏侯惇出任主将,看似选了个军事能力平庸的人。但实际上,曹操选了个勉强能整合起江淮军事力量的将领。如夏侯渊前来,他被霍峻连续击败两次,你且说徐州军阀会不会鸟他。
夏侯惇用那独眼看向孙权,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今豫、扬二州兵马合约二万五六千人之众,若徐州能再调万余人而来。合约四万兵马南下,时有合肥数千甲士在内,内外呼应之下,纵使霍峻兵略盖世,合肥兵难亦可消也!”
“诺!”众人应道。
夏侯惇那只独眼露出深以为然的目光,臧霸、孙观、吴敦等徐州军阀,可非曹操帐下军士,任凭他们调遣,他们的独立性更强些。往昔徐州太平,他们愿意出兵。今下家里遭袭,如何敢轻易出兵助阵。
“使君勿忧!”
夏侯惇环视众人,沉声说道:“今下从子扬之策,令豫州诸将于芍陂汇合,进而向成德进军。如霍峻派兵邀战,据守不战,待徐州援兵至。”
温恢仍有忧虑,说道:“如能调得徐州万人兵卒,从而集结重兵南下,或能解合肥之困。然调遣徐州兵马亦需时间,待大军南下,恐已入春。合肥久困于敌围之内,怕军心已是涣散。”
夏侯惇督兵南下的消息,迅速被斥候所探查,进而将情报送到霍峻手上。
霍峻驻步于河堰上,眺望周围,城西地势平坦低洼,河堰属于是人为堆积起来的高点。虽然不能看到合肥城内的状况,却能将合肥城外围的地势尽收入眼中。
夏侯惇抚掌而叹,说道:“子扬谋略过人,非别驾、参军之才。今若能解合肥之困,惇当向丞相举荐子扬。”
“多谢将军!”刘晔感激的说道。
刘晔沉吟少许,说道:“诸君以为霍峻兵盛,无解围之望,不可仓促战之,需待徐州军至。然以晔之见,将军何不如兵进成德,派前军逼向合肥,遣细作入城,告知军情,令合肥坚守。”
引肥水灌合肥城,看似容易,但实际上却是大工程。合肥相对于周围来说,地势低洼不假,但对于肥水来说却是高处,故而引肥水灌城要改变河流的走向。
“都督,河堰已是修筑完成,军士将于明日筑堤截流肥水。待江淮雨季至,肥水上涨,河堰积水满,便可毁堰灌城。时大水之下,纵使合肥城坚,亦不能挡。”
黄忠跟在霍峻身侧,向霍峻介绍筑堰的工程进展。
温恢看向夏侯惇,说道:“参军之言不无道理,然唯恐臧霸、孙观、吴敦等人顾虑后事,不愿出兵南赴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