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3/3)

    他父亲留不住他母亲,只留住了他,所以对他要求格外高,因为他不仅是秦家的儿子,还是外祖家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血脉,他父亲要所有人都知道他被养得有多出色,要听人称赞他有外祖之风。

    他的衣食住行都是比照着外祖家昔日的习惯来安排的。

    他必须一直当同辈中的第一人。

    当不了父亲便对他不满意,无论他做到什么程度都不满意。

    就算不拿他和江从鱼比,也会拿他和别人比。

    这些事和江从鱼没关系。

    只是他父亲的执念罢了。

    江从鱼的这份关心,他领受了。

    秦溯笑道:“你不用在意,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早都习惯了。”

    江从鱼听秦溯这么回答,顿时有些无计可施。他唉声叹气地说道:“你也别太听话了,孔圣人不是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吗?你要是觉得受不住了,也得跑才是!”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也是孔子拿来劝他学生曾子的,这曾子是有名的大孝子,《孝经》就是记在他名下的经典著作。

    有次曾子因为小事被他爹毒打了一顿,当场就不省人事了。可他醒来后怕他爹自责,还装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哄他爹。

    孔子听后非常生气,教训曾子说古人都讲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父母正在气头上,你还巴巴地迎上去让父母毒打你,万一下手没个轻重把你打死了,岂不是把父母置于打杀亲子的不义之地?

    江从鱼骄傲地和秦溯说起自己当初勤练武艺的重要原因:每天不忘贯彻圣人的教导,见势不妙赶紧跑!

    绝对不会让他老师背上骂名!

    秦溯听得笑了起来,仿佛看见了江从鱼口中那个被他闹腾得鸡飞狗跳的村庄。

    旁人都笑江从鱼是个乡下来的土包子,他却有些羡慕江从鱼能那样自由自在地长大。

    秦溯说道:“将来有机会,我也想去南边走走。”

    江从鱼觉得这个想法好极了,欣然赞同道:“对哦,你考中进士后若是能外放去当官,你爹就管不着你了。”他说着说着便眉飞色舞起来,“我跟你讲,南边到处都是江河,休沐时只消乘一叶小舟便能到处玩耍,日子要多逍遥有多逍遥!”

    秦溯心想,考得好的大多留在京师熬资历,考得不好的才会外放为官。

    倘若他只考了会被外放的名次,恐怕就真的要挨大杖了。

    只是江从鱼说得那般兴高采烈,秦溯也就没有反驳什么,只笑着应和:“光听你这么说,我都感觉自己已经在舟上了。”

    见秦溯瞧着并不需要自己多劝,江从鱼便趁着学正还没开始巡查溜回致知斋了。

    何子言问:“你怎么回来这么晚?”

    江从鱼道:“路上与人多聊了几句。”

    何子言抿唇。

    自从江从鱼去了鸿胪寺观政,与他们待在一起的时间便少了大半。

    以后若是再分斋,他们的交集恐怕会更少。

    何子言闷声说:“你们倒是快活,每天都能到外头去。”

    江从鱼早习惯了何子言时不时冒出来的酸言酸语,他勾过何子言的肩膀宽慰道:“放心吧,你们肯定也有机会去观政的,我们只是去开个头而已。”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