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3/3)

    是以军中又是缺钱,又是缺人。

    面对这种状况,即使是谢瑾,也没有办法。

    更何况,谢家自己也有部曲。

    谢瑾不欲与世家大族发生冲突,以免横生枝节,他打算让谢墨前往京口募兵:“你且安顿一下,过两日去京口一趟。昔年郗司空在京口、晋陵一带安顿流民,又从这些流民中拣选青壮参军。这些人中有不少南渡的低阶武将家族,他们世代习武,又有军旅背景,应当颇具战力。”

    “可是,京口是郗家的地方啊!我不如去豫州看看?”

    谢墨额角渗出了冷汗,世家之间,不兴这么明目张胆地挖墙脚的。

    “就去京口。郗嘉宾已死,桓谦也已经离开了徐州,你怕什么?”谢瑾拒绝了谢墨去豫州募兵的想法,“谢家在豫州多年,豫州还有没有可用之人,你难道还不清楚?”

    谢瑾看向谢墨,郑重地交待道:“此去京口,募兵倒是其次。你要记住,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你的首要任务,是寻觅将才。京口流民之间,必定存在私下的团体帮派,只要在他们中间找到一位能服众的将才,自然能一呼百应,募足兵士。”

    等她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一将,究竟有多难求呢?

    江左立国之初,并不是如今这副不尚武力的景象。

    只是后来,丞相王引的从兄王重举兵叛乱、直逼建康,险些颠覆了江左国祚。

    从那以后,士林之中,便隐隐升起了抑制世家子弟习武的风气。

    王丞相的二子王园,容貌秀伟,颇类其父,却因好武而不得王丞相喜爱。

    王丞相甚至一见此子,便会面有怒色。

    没有人知道,王丞相究竟是真的不喜武夫,还是因为王重之乱而避嫌,抑或是,想通过这种暗中引导士族风尚的方式,使得世家子弟不尚武力,以免再度出现如王重那般既有高门身份又拥兵自重的威胁?

    对于王丞相的真正意图,后人早已不得而知。

    大家只知道,自那以后,世家子弟便延续了中朝王衍以来好清谈的风尚,不再习武弄兵。

    即便做了将军,也只是指挥手下兵卒,并不亲自出战。

    至于那些兵卒,他们本就非世家出身,又因上层人物蔑视武夫而晋升无望,只能一天天地熬日子。

    久而久之,军队既无战力,又乏将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谢瑾虽能督促自家侄儿谢墨习武弄兵,但却不能逼着别人也这样做。

    而将才的培养又非一日之功,难以一蹴而就。

    因此,谢瑾只能将眼光投向京口,希望能够找到郗照旧部的后人,以解燃眉之急。

    他郑重嘱咐谢墨:“眼下桓氏虽说暂时蛰伏,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桓谦毕竟还握着荆、江二州的兵马。要克制桓氏,必得有我们自己的军队才行。更何况,北境还有秦王虎视眈眈。此去京口,关系重大,你一定要上心。”

    谢墨正色应诺,谢瑾接着说道:“对了,郗家女郎也要去京口,你护送她一道前去。”

    谢墨听闻此语,顿时不乐意了:“郗家女郎?郗岑那个妹妹?我不送她!”

    谢瑾与郗岑虽是政敌,但却私交甚笃,可谢墨却早已跟郗岑割袍断义。

    况且他与郗途不同——郗途至今不晓得郗归与谢瑾曾经谈婚论嫁,谢墨却是在荆州亲眼见过这两人谈情说爱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