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2/2)

    其实就是村子有钱,能长时间点灯,以前只有祀堂与山神庙准备灯。

    等明天就不用红灯笼,隔一段距离挑一盏玻璃灯,透明玻璃,照亮。

    “县里还得调研一下啊!天渐暖,下丘村是咱们县第一个种小麦的村子。”

    “也罢!叫标儿写信,他似乎爱吃海干货,听闻村子把海货做出各种好吃的,不见腥味儿。”

    这玩意儿单独吃是胡辣汤,放在豆腐脑里就是卤儿。

    不管什么心思,饭得吃。

    可不敢大意,出问题会掉脑袋的,真掉。

    转过头,他心中忧虑尽去,笑着与孩子们一起吃饭。

    他们不敢私自收了,这可是朱元璋的明初,当今陛下杀官不眨眼的。

    憨憨住哪里,哪里就是长明灯,一晚上用不了很多油,憨憨住进去,油少了他会自己添。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有人报官到县里,也不是这四个人亲自审理,那得多大的案子啊?

    他知道县里四个主要官员跑下丘村来不耽误办公,衙役骑马跑来跑去送公文。

    去年你们生病就跑过来赖好多天,病愈后又说调养。

    人家村子三天给你们全治好了,你们呆了多少天?

    猪肉大葱馅的水煎包,腊肠炒蒜苗,煎鸡蛋抹辣蓼蒜蓉豆豉酱,半个冒油的咸鹅蛋,海带萝卜豆腐汤。

    县丞、主簿、典史三人点头,对,咱们可以多辛苦一些,在乡下探问。

    如今一到晚上,村子各处有亮光,没办法,油多。

    你们说说你们的行为,让鸡怎么看?让鸭怎么看?让大鹅怎么看?

    大明初立,求贤若渴,许多问题等着解决,对方愿意给出出主意就太好了。

    晚上去茅房的时候用,在屋子里用夜壶什么的有不好的气味。

    翌日早,没有汤圆了,改成水煎包,一大堆咸菜与胡辣汤。

    胡辣汤正宗的是胡椒的辣,不是辣椒的辣,不放辣椒面或辣椒油。

    明天早上他们吃完饭就走,开春了,雨水要多,顺便看看各条河流,是否有决堤的危险。

    府官不行,那么多的县呢!你就往一个县的一个村子跑?

    夜晚,灯笼依旧明亮,下丘村的灯笼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必亮。

    牛肉没有,村子里好长时间没吃牛肉了。

    县官可以随时跑到村子来,有理由啊!二十二个村子,我得看看。

    这就是下丘村的早饭,小咸菜不算,哪一顿饭都有,常规配菜。

    李知县吃一口水煎包后不想走了,咋这么香呢?中午可以再吃一顿。

    朱元璋决定试一下,万一对方就说了呢!顺便把挖出来的含盐天然碱矿送去一部分。

    你那么想越过我县一级的官员到下面,你当县官多好啊?

    稍微大点的孩子看到父皇的样子,也开心不已,抓着鸡腿开啃,蹭一脸油。

    你们自己吃喝,负责来回传递公文的衙役也能拿到东西,把你们给家里的东西一起带着。

    府里的一些官员怒目而视,要点脸吧!

    朱闻天那时河南说两掺,就是放胡辣汤的豆腐脑。单独要豆腐脑,可以放糖的。

    “一起回去。”李知县无奈妥协,明白,却心中憋屈。

    屋子里有炉子,暖和,官员们忙完,洗洗脸,躺下就呼呼睡得香,比在家舒服。

    放鸡肉比较好,不腥,加上千张丝、木耳、豆腐块、甩鸡蛋、泡发的干菜,打卤儿,就是勾芡。

    看着早餐,府里的官员开始嫉妒附郭县的官员们。

    “正如啊!还是应以县中公务为要。”宋知府开口了,都给我回去。

    大的帮小的把油炸汤圆用筷子给豁开,吹着气等凉一凉再吃。

    而且是玻璃的灯笼,刷的红漆,下面吊坠子,这种灯笼不怕风吹。

    关键你们给我了吗?不,是你们总不坐镇县衙好吗?

    月圆灯明民间事

    其他的材料看有什么吧!有的就放,吃荤的放肉。

    宋知府等人就在这样的灯下先处理公文,再给上面写题本,村子给一千两银子的事情。

    榨完的油渣喂牲口,一只只、一匹匹、一头头,养得可壮实了。

    去年多收一茬油菜籽,还有苎麻籽、黄麻籽,全是能榨油的。

    一般的案子全是小吏来处理,主要是调解,不是谁家的狗把谁家的鸡给咬死了就得升堂。宋知府不开心,你们去年在村子一共呆了多长时间?

    村民找憨憨就看灯,祀堂不亮,必然在山神庙。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