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节(2/3)
这可是千里传音的好东西,朝廷的,哪曾想便民处要给大家准备。
昨天晚上开始布线,商人们便打听,这是要作甚?当听到有电话安装的时候,他们一个个就睡不着了。
等着里长说完,饭也就吃完。
此时宁国府种地的百姓在等着收麦子、油菜籽、苎麻。
大明第二府,不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扬州府,也并非镇江府、苏州府、杭州府。
洪武七年的明朝,最繁华的所在自然是南京,连带着应天府成为天下第一府。
……
便民处的人专门分出来一个负责电话,同时收费。
宁国府本身有个文房四宝好卖,加上栗子什么的。
里长先起身,把对着吹的风扇朝墙,这样更柔和一些。
便民处有休息的地方,商人就不用四处跑,随时能够在这里招工或者买卖。
水稻的苗育着,另外腾出来地准备种棉花,每个村子每户人家交换出一部分地,集中种棉花,这个需要交一部分,其他的自己留着做衣服。
下丘村每当出现好东西,必然先被宁国府拿来试验,随着胭脂河开通,大量的东西通过运河进到南京。
这个事情早说过了,打电话叫人,那边先打过来,这边找人,让人到这里再拨回去,等待的时间不一定多少,然后叫到哪个哪个接听。
他们知道什么是电话,朝廷贴出告示了,说不让百姓去碰那个电话线,属于朝廷的重要东西,用来在各地及时通信的,碰了就是死罪。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贯钱就是一千个铜钱,也能拉出来不少的电话线,宜长有没有安排?”
秒针转一圈就是一分钟,一千文能够占用转两圈的时间。
拉电话线的人都知道这个的用途,商人自然也清楚,他们原本还以为与自己无关。
于是太阳升起,又被乌云遮挡,并且雨水落下的时候,便民处的所在就有商人在等。
费用也打听到了,一贯钱两分钟,分钟明白,便民处有摆钟,有分针和秒针。
它是宁国府,宁国府吃了下丘村的福利,连吃五年,准确地说是宣城县吃五年,其他的县吃四年。
没有人打的话,就便宜一点,咱主要是拿来赚钱,不要小看这个,总归能把电话线的钱一点点收回来。
属于十二个时辰营业,加上吃喝什么的,赚钱。
其他地方除了未得到消息的,就是观望的,比如太平府。
实际没闲着,他们养兔子、竹鼠、家禽、牲畜、种菜、种莲花,路边都种上紫苏、紫花地丁等作物。
单向收费就行,一部电话许多人就等吧!
“电话能够连上了,现在只有六个府可以通话,都在那写着呢,包括规则,你们自己看。”
宁国府的官员从上到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帮着借钱租牲口让百姓用。
他们就想试一下,看能不能通过电话喊到那边的人手。
当天晚上便民处那里就拉线放电话,这个好通知,一个电话打过去,附近的州府立即安排。
有现成矮桑树的也抽调人手养蚕,倒不是说给不起钱,是怕蚕种断了,本地的蚕适应本地的东西和气候,该养则养,数量不够就互相匀匀,再缺的就给钱补。
电话一响利润归
重新落座才说:“由于电话找人需要人在,故此可以两分钟的通话时间,需要回拨……”
有的商人买卖大,自己在这里的便民处,合伙人或手下在另外的便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