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节(3/3)

    “没用,产能如何提升?除非动用大型机械把丘陵改平原,加上炸药来炸。

    其实还有个方法,现在用不了,修水库,又能发电,又能养殖,还可以调整周围水资源利用。

    之前十年九旱,有了大水库,不在乎旱不旱,以后吧!早着呢!

    下游需要用水,建个水库把汾水给拦了,上下游以何沟通?

    除非铁路与好的陆路修成,才能让你修水库,放弃水运便利。”

    里长没有丝毫妥协的意思,不行就是不行,憨憨说的,建个水库就解决一大堆问题。

    同时又把运输给断了,目前就指望这条汾水,北面抵达宁武关,然后修段陆路或铁路,连到宁武关的管涔山北面的灰河。

    灰河再连桑干河,桑干河再一顿连,连运河与其他河,进海里了,比如连卢沟河。

    “有别的出路吗?”王笏守现在不管什么礼仪了,盯着问,这里是他的家乡,从小长大的。

    “冶炼深加工,北面就是宁武关,再北是大同府。

    草原需要更多的钢铁,尤其是成品,咱有露天铁矿,向南运输没有竞争力,可以朝北呀!

    莫看和林地广人稀,那里资源丰富,朝廷必须去占下来,你这里提供好的武器和工具制造材料,嗯!”

    里长说着停了,透露的消息够多了。

    十年规划宣传捍

    “多谢里长!”王笏守觉得有道理,陶瓷竞争不过别的地方,太原府那些个其他位置,人家更得天独厚。

    楼烦镇唯一可利用的便是露天铁矿,如果想要成本更低,应该从宁武关买煤。

    宁武关有露天煤矿,比本地打井采煤成本低。

    那里顺流下来,回去时运钢铁,或钢铁制品,其他地方优势没有楼烦镇大。

    朱樉看着这个为家乡考虑的王笏守一脸沉重之色,宽慰:“喝酒,和林那边人太少了,皆以畜牧业为主,大同府人也少。

    本王跟着长兄与下丘村的队伍去过和林,回来路过大同,对那里还算了解。

    当地已经成为大明领土的一部分,人少,占不过来,往北一大片地方无人烟。

    各种资源却丰富,人若过去,先得给他们东西。

    而能够正常运转并提供成品的地方,楼烦镇才是第一位,太原府的治所阳曲县都得靠后。”

    “秦王殿下所言极是。”里长附和:“那边有金子,浅层的金矿、金沙河流、银矿、铜矿、铁矿、煤矿,应有尽有。

    十年之内,必然发展起来,因为今年就开始培养大明水师,然后去外面找好的作物种子。

    等找到后,楼烦镇农作物要进行一定的转型,也为和林所在周边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此过程中,楼烦镇最少吃八年福利,在更北面进行发展的时候,楼烦镇调整产业结构,还可以继续吃福利。”

    “多谢殿下,朱里长,现在就是钢铁冶炼、榆树种植、蜜蜂养殖、冲积平原农作物搭配、牲畜家禽养殖?”

    王笏守听不懂了,感觉里长说的话超出自己理解范围了,一下子就到十年后?

    他转到当下,现在这样行不行?

    朱棣出声:“你都叫百姓下来盖泥坯房子过渡,窑洞腾出来了,你种蘑菇啊!蘑菇干的也能泡发做菜,很贵。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