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节(2/3)

    其他人朱闻天不需要管,把罗贯中给照顾好了,宣传到别的地方,有同样志向的人自会到南京。

    许多人为了能够有人给印书,都是求爷爷、告奶奶的,甚至最后自费出书。

    里长笑了,他知道青梅煮酒论英雄出自哪里,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志里没有打雷的桥段。

    不过朱闻天不愿意占他们的便宜,至少得让他们有生活费呀!不然一个個的都穷困潦倒,跟曹雪芹似的举家食粥酒常赊,还写个屁的小说?

    里长在说报纸上关于朝廷方面的内容,朱元璋同意登载一些不是很保密的事情,让百姓知道。

    大明的百姓正在努力学习文字脱盲呢!报纸上印小说才有人愿意看,之后放生活小技巧,朝廷的情况,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广告!

    “现在过时,以后就好了,电报要起到作用,把重要的内容发出去,其他的按照提前准备好的安排。”

    同时带动大明的百姓素质提升,等大人脱盲了,小孩子再学习的时候,大人还能帮着辅导一番。

    “里长怕啥?我又不跟你青梅煮酒论英雄。”

    就是卖掉的书少,大家还是没钱,文人占总人口比例不大。

    里长随便说着玩儿,结果话还没说完,就是一道闪电亮透过营帐的塑料布窗户亮起,紧跟着雷声滚滚……‘啪嗒!’里长手上的筷子掉桌子上。

    朱闻天:“……”

    在赚广告费的时候,掌握大明话语权,为政治服务。

    至于多少个人写小说和话本什么的,下丘村偶尔会记录一下,并不在意,反正最后都是挑选一番再考虑是否印刷。

    罗贯中属于最幸运的,因为朱闻天能记起来他,并且找到他。

    书商们觉得他的小说没有商业价值,尤其是里面写的一些内容,不适合当下的政治环境。

    “写水浒传呢吧?反正他思路很多,同时写几本小说,应天府及周围的府所在,说书的人估计全在说。

    这种基础最厉害,谁先拥有谁就领先天下。

    南京给他们提供免费的食宿和书写工具,再给他们一些润笔费,他们就知足了。

    朱闻天也不清楚罗贯中此刻在写啥,历史上的罗贯中到处跑,最后也没钱了,否则他不可能无法出版小说。

    罗贯中被下丘村给安排在了丹青图书馆,整日里写小说,只要能给出书,就不要版税的那种。

    ‘咔嚓~~’‘轰隆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咱回去的,问问情况,电报中总是说不清楚,还有时间,喝酒!”

    里长听着憨憨说话,不时喝一口酒:“报纸现在是赔钱卖,路难行,没有时效性,别处看到了,都是过时的内容。”

    “不用论,你是就行。哎呀!罗贯中现在写什么呢?”

    现在他不缺钱,别的人知道了他的情况后,纷纷赶到应天府,住进丹青图书馆。

    更有的文人别看说是寒门,其实寒门都算不上,为了活着,不得不给人起名、写春联什么的。

    百姓们可以把自己的好想法写下来,甚至画出图,许多经验以文字的方式传播开来。

    朱闻天倒是能够把著名的小说全给默下来,只是他不愿意浪费那个时间,写字很累的,有那工夫不如在实验室里鼓捣点东西。

    上学如果不能提高生活质量,谁又愿意去读书呢?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