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节(3/3)

    但老鼠、兔子喜欢在玉米地里生活,玉米地隐蔽,玉米粒它们能吃。

    “就是说需要专门找地方种大豆,不然去哪里找便宜的豆腐,咱收的豆渣赚钱多吗?”

    朱元璋考虑百姓吃豆腐的事情,换成玉米后,大豆谁种?

    “陛下,多呢!”铃儿接话:“咱们收完后的用途广,再磨一磨,还能吃点豆腐。

    然后就是做丸子,豆渣丸子的口感跟其他的丸子不一样。

    发酵后为牲畜,再多了与其他的东西发酵就是好的肥料,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繁华如斯不认同

    “铃儿最聪慧了,多亏有咱的村子在,不然从外面带回来的新物种,得种上许多年才能知晓情况,接着慢慢推广,许多由民间自己来完成。”

    朱元璋称赞下丘村的高人,人家在东西没有带回来之前,已经规划好了如何种植。

    包括什么土壤好,适应何等环境,种植的规则。

    东西一到,立即大量培育,随后要求百姓去做即可。

    下丘村的高人对每一种东西都熟悉,甚至把一些蔬菜水果的嫁接都给画出来图。

    这太省心了,正常遇到一个新的作物,不应该是先恐惧,再观察,随后尝试了解,发现好了后种,于种的过程中收集失败和成功的经验,再调整,最后推广嘛!

    结果这些在下丘村高人面前根本不存在,所有的步骤全部略过。

    朱元璋满意,走着又来到了卖猪肉的地方。

    天冷,也未冷到立即把猪肉给冻成硬块的地步,下刀的时候还是软的。

    猪肉摊的旁边挂着很多的稻草,用来穿猪肉拎着。

    案子上多了一个手摇的绞馅机,这下不用细细地切做臊子了,莫说十斤,只要你买,百斤也给你摇出来,要精肉就给精肉,要肥膘便给肥膘,软骨又如何?

    “有此物,那郑屠镇关西还能死吗?”

    朱元璋突然想起了罗贯中写的《水浒》,由丹青图书馆来出版,挺畅销的,主要是他分章,说书的最爱买,然后报纸上连载。

    章回体是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

    第一回、第二回……

    出书的时候是按照章来出,一章一本书,报纸上按照回来写,有的时候一回还要分成几次。

    反正大家现在很爱买报纸,至少应天府及周围几个府卖得不错,偶尔还免费给人打个广告。

    说是不着急赚广告费,先推广,属于前期投入。

    朱元璋想起了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事情。

    切肉馅最麻烦,现在有了手动绞肉的设备,肉分一下就行,剩下的就是摇啊摇。

    大家一愣,怎么回答?小说是小说,但是这个情节如果是真的,那个郑屠死还是不死?

    胡惟庸此刻突然往前一步:“臣以为,郑屠生死与切不切肉无关,鲁智深之所以跑,是因为他知道对方有官府背景,存在勾连。

    一个王朝,当底层的官吏出了问题,而且层层都出了问题,公平、公正、公道早已不在,灭亡也就不远了。

    北宋不是被金朝所灭,南宋也不是被元朝所灭,元朝不是被咱们大明所灭。

    是他们最后的吏治都出了问题,是天下百姓灭了他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