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55节(3/3)

    丛澜淡定地想着:要死要死要死!!!

    本来在3a3t前有一段难度步法,考虑到现在的情况,她选择了果断放弃。

    两个压步过后,丛澜改成了自己很少做的长时间弧线滑行,准备进入阿克塞克跳。

    不管对于男单还是女单来说,以长时间弧线进入跳跃,是很常见的选择。

    这是个基础滑行的步法,就是单足滑行出一段距离,另一只脚抬起远离冰面。

    与丛澜习惯的转三莫霍克括弧步外勾等难度步法交替进入相比,这段弧线在观感上显得空虚了许多。

    就像是看着一个人无所事事地滑过十几米的距离,没有转体、没有变换步法,空空如也。

    七个跳跃,如果有一半的进入姿态是类似这样的长弧线的话,整个节目就会是“滑行-跳跃-滑行-跳跃”,便是俗称的“蹦蹦滑”了。

    男单在四周跳前就这样,因为跳跃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落冰之前谁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稳妥完成。

    成年组女单为了确保自己三周稳妥,很多人也会这样做。

    像是丛澜在步法完成后一秒左右就起跳,反而是少见的。这也是为什么她短节目初初亮相,技术动作的goe就能加到很高。

    因为她的动作很美、很难,跳跃前的进入与之后的滑出都是有难度步法的,而这也是规则内的加分条件之一。

    场边紧张的于谨一看就明白,丛澜那里肯定出了问题。

    运动员学习跳跃肯定是从基础开始,从简单的滑行、到一点点加难度的步法进入,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总要慢慢地进步。

    但这两年以来,丛澜一直在尽量缩短自己的弧线距离。

    她原来需要十多米的弧线才能起跳,后来只需要做一两米,再然后,她可以紧跟着滑出的转三莫霍克等步法直接起跳,突兀,让人防不胜防。

    丛澜每日花在滑行课程上的时间不少,她深知,花样滑冰的所有基础就是滑行,哪怕跳跃也是要立于滑行技能之上。

    那么,问题来了,丛澜已经会用各种难度步法进入跳跃了,怎么又回归到初学阶段的弧线了呢?

    于谨忧心忡忡。

    a跳很难,它向前起跳,很不容易把握时机,一不留神就会导致轴歪摔冰,纵览花滑历史,可以整理出一本“3a的各种奇葩摔冰姿势”。

    要是别的跳跃,丛澜还能有把握,比如3s、3t等。

    但3a,她不得不这样慎重对待。

    goe完了就完了吧,至少跳成了有个基础分。她这样想着,然后腾空而起。

    空中的轴体果然有点歪斜,在落冰的时候跟她跃起时的角度已经偏移十度之多了。

    丛澜强硬地用膝盖停住,上半身微微晃动,她就着余下的力与滑速,猛地接了一个3t。

    这个连跳真不好看,节奏乱了,中间卡了一下,第二跳的高度还很低,只能算是勉强完成。

    于谨一颗心回到了肚子里,他忍不住轻轻地拍起手来。

    不摔就好不摔就好!

    他瞥了一眼实时显示的分数表,上面关于这个连跳的技术动作是绿色的,证明技术裁判认可了,但goe加得很少,直接是零了。

    挺好,起码没扣分。于谨心想。

    现场爆发出一阵欢呼,再次压过了音乐声。

    “天啊是3a!”

    “居然还个连跳!”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