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672节(3/3)

    而且,队内现在竞争压力大,洛蓓蓓显然不是倾斜资源的最好人选,培养jr适龄女单要比她的性价比更高。

    队内的情况整体是不错的,按照大家的推测,京张周期会是一个非常有收获的季节。

    于谨强调了一下,必须注重技术的正确性,这不单是因为要避免isu针对,还关乎运动员的个体健康。

    他们都不希望,离开赛场的运动员是一个废掉的人。

    “九和十月的b级赛安排比较多,二三队基本上每个人都能轮一次,四个项目里女单给了北方地方队十个名额、南方地方队五个,男单的话是北边六个、南边三个……”

    张简方又去要钱了,京张周期体总的态度是“不差钱”,短道那边已经乐开了花,更别说能拿成绩撑腰的花滑部,简直就是“只要你能维持平昌高度我们什么都好说”的大方到让人难以置信。

    外出比赛的资金标准是一直都有的,早先磕磕巴巴,连主力队员的开销都被严格限制,哪怕没人中饱私囊,最后也可能超出报销标准。

    成绩一差,还得被人埋怨是浪费国家资源。

    好在现在没有人这么乱叨叨了,冰迷们也见识到了张简方提出的“多练兵多上场多总结”的三多好处。

    省队里有运动员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有机会去参加一场国际赛,都是兴奋地蹦跶,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体验。

    国内赛和国际赛的差距不是一般,出国比赛和国内比赛也是截然不同的感受,每年平均一次的出国比赛,对省队水平的尖子生来讲再也不是奢望。

    有钱的家长还可以再自费一次,给自家孩子刷ts也好,让孩子有展示的机会也好,都很方便。

    夏日杯通过申请之后,最先得知这个消息的冰娃家长们,在训练场外围就乐得合不拢嘴了。

    “好好练,进国家队就什么都不用愁了。”这是商业冰场里飘得最多的话。

    训练资源,参赛资格,后勤团队,学习辅导,花滑部就等于一个初升高升大学的全能托管所。

    而且还倒找钱——发津贴和奖金呢,前五前三都有奖励的。

    于谨等人队内开会,张简方跑去了体总开会。

    喝完茶,带着文件包,熟门熟路的张简方又摸进去了负责人的办公室。

    “那个,明年我想组一个国际交流比赛,就去年交过来的资料……”

    “赞助我都骗得、不是,拉得差不多了,不用你们费心我这里赛事章程和团队都是现成的。”

    “另外就是这个冬奥科研基地,你看能不能让我们提前半年进去试试,我知道是给大道的但是咱们都是冰上运动,我们去当小白鼠实验啊,也给大道多点经验。”

    “我这里gs研究遇到了瓶颈,能不能给两笔科研经费,另外isu那边到时候你看能不能让gs上冬奥,咱们转播直接过数据。是有点撕破脸但是这都家门口了你看看要是比平昌成绩差,是不是有点过不去面子啊?”

    前不久传出来消息,张简方本来要被调离。

    眼看京张可以从花滑部摘桃子,明升暗降的小动作简直太多,如果不是他有所准备,加上夫人撑着,现在的张简方怕是要被扔去别的地方了。

    平昌的成绩是他在任的功劳,也是他的底气,却也让人忌惮。

    花滑是张简方一人堂;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