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706节(2/2)

    男单比赛之后就有人提过这些,但因为沐修竹等人不像丛澜似的,粉丝这么多、影响这么大,所以闹起来的范围也不大。

    楼主的id叫做巧克力蓝莓,她同时也是蓝莓酱的朋友,这次的文章分析中用到了不少后者的现场图。

    ——主要是裁判席评分过程的记录性照片。

    我再简单说一下goe是怎么加分的。

    我就是丛澜粉丝,这个从id里便可以看出来,你可以认为我的分析偏向丛澜,但你不能否认我所道出的事实。

    也就等于,丛澜在她过往八年所得到的wr,凭借的是被减少后的总goe(sp和fs),但她要破的前辈们的wr却是在tes总分更多的情况下创下的。

    跳跃3a 3lz 3f 3lo,是241分;

    女单最后排名出现,丛澜第一, 桑莹第二, 尤朵拉·汉森第三, 丹尾千佳第四。

    旋转姿态多,但最后三个也就是35 32 27,是94分;

    我可以明确给出总结,p20就是一场来自isu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围剿,受害者包括但不限于丛澜。

    新规则p20里各个技术动作,除了自由滑里的chsq这个编排步伐以外,其余的技术动作加分,都是按照裁判给分x10xbv bv,来计算的。

    很早之前就有人提过,丛澜这个行为类比一下,就像是在超难的卷子里,学神考了满分100,超越了隔壁学校得分99但卷面分满分是110的学霸。

    这个帖子的名字,叫做《从2018年第一场sa女单短节目看p20的真实意图》。

    破了花滑的圈子,外界也知道了,一个蝉联两届冬奥冠军的女单,这次的打分有着很大的问题。

    巧克力蓝莓:

    另外,今赛季新规定短节目里只能将一个跳跃放在加分阶段,这个区间里跳跃的goe不是按照11倍数bv的乘积来算,而是原bv的10。

    唯独chsq,它因为不需要定级,固定分数就是3分一个动作,所以裁判给分1的时候goe是05,5的时候是25,也就是每个分段在05分。

    这个总结过于意简言赅,在放出来以后,尚未更新分析内容的前提下,就已经引起了十几层楼的赞同。

    以此类推。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因为现在活跃的都是观看过比赛的冰迷,她们亲眼见到了isu针对着丛澜的明晃晃恶意。

    当前最新wr,丛澜的8870。

    接续步四级满分39;

    她提到不加系数的tes是因为,新规则之下的goe整体而言增加了不少。

    (连跳只能是连lo,所以3lo的bv不算进goe的乘数里)

    当时,p10规则修改后,女单短节目最高配置的满分,七个动作加起来也不过是138的goe。

    p10在温哥华冬奥前后分作了两个阶段,之前是三周跳四周跳满分3分,两周跳满分15,一周跳满分1分;

    一人摔了个连跳没补上, 空缺被标记了bo减分;另一人则是单跳空成了一周,损失颇大。

    是远远超过三分制时代的。

    北京时间10月21日下午, 女单赛后五小时, 冰舞赛后三个半小时, 于17:00分,在接连不断的技术分析、赛后分析帖子中, 更新了一个综合性质的“sa女单短节目一览”。

    我再重申一下,短节目在现有规则之下,不算加分系数的话,最高的技术配置bv是374分,其中——

    ·

    巧克力蓝莓:

    巧克力蓝莓:

    如果七个人的平均分是 32,那么丛澜的goe就可以得到32x01x8的256分。

    现在,“打分不公”已经上了热搜和各sns的榜单了。

    这样,按照 5的goe系数来做乘积,那么短节目七个技术动作的goe满分是1625分。

    出乎意料的,暂时没有反对的声音。

    两个阶段中,总的goe是不同的,后者要少一点。

    之后就增加了系数07,3a及以上的跳跃才是满分3,其余的都是要更低一些的。

    简单来说就是,丛澜3a的bv是8,如果九个裁判去掉最低最高分,其余七个的均分在goe 5,那么她就可以得到 4的goe,这也是3a最高的goe加分。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