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2/2)
“公公稍等,我这就去传家父。”
倒是之后赶来的一名中年男子十分沉稳,好似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因此对传旨太监作揖:
仅他走来的这几步,便让男子觉得自己面对的好似一头在林中巡视领地的猛虎。
“你是长兄,也是驸马,陛下不会为难你的,至于我……”
“有旨意,请颖国公接旨!”
“得看材质,如果是普通的丝绢,大概一匹六百文,二十匹也就是十二贯。”杨展回应。“倒也不多。”朱高煦点了点头:“你明日起早些,将这宝钞换成钱带回来。”
当传旨太监念完圣旨,颖国公府内众人一片愕然,傅友德长子,被称作驸马的傅忠脸上甚至露出了劫后余生的表情。
武官接过传递,同时也语气柔和道:“二十匹绢已经送到殿下在羽林左卫的住所处了。”
“那二十匹绢能卖多少钱?”朱高煦不会制作衣服,也没有人帮他做,因此那二十匹绢,他自然是想要卖掉。
“驸马不必行礼。”见男子行礼,传旨太监侧过身去,不敢接这一礼,反而回礼。
开门的门房刚想询问来人是谁,却在见到对方身份后被吓的脸色惨白。
老人沉吟片刻,没有说出什么,而此时他们也走进了正厅。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朱高煦知道宝钞一直在贬值,自然不会将它留下,反而是交代道:
同样,傅友德也在圣旨念完后睁开眼睛,但他没有傅忠那么简单。
“臣傅友德,接旨……”
“此外,陛下恩赏二十匹绢,五百锭钞。”
以他的身份,没有必要等着武官们离开。
“早该来了……”老人似乎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没有多做停留,向着正厅走去,男子见状也连忙跟上。
高大的傅友德在面对那一份轻飘飘的圣旨时选择了直接下跪,而传旨太监似乎也知道傅友德的事情,并没有怪罪对方没有准备香案,而是打开圣旨准备宣读。
“参见颖国公!”
不过,不等他穿过几个走廊,便见到了一个身着太白长衫的老人从后院走来。
见到老人出现,正厅内的兵卒及传旨太监纷纷作揖行礼,而能被称为颖国公的人,自然也只有“论将之功第一”的傅友德了。
传旨太监却没有说什么,只是在门开过后带人走进了府内。
“换成了钱,去你内城看看有没有卖马的,若是有,且买个三匹,不管是乘马、驽马反正能骑就行。”
当圣旨打开,傅友德的子孙们都屏住了呼吸,而傅友德自己更是闭上了眼睛,似乎觉得自己的一生即将终结。
一名传旨太监带着十二名豹韬卫骑兵抵达了一座奢华的府宅门口,翻身下马后来到门前敲门。
“殿下,奉陛下口谕,着殿下于五月初一前往羽林左卫当差,任百户官。”
倒是杨展和王瑄先后回礼,然后才转身快步小跑跟上朱高煦。
武官说话间,身后的兵卒也纷纷翻身下马对朱高煦作揖,并将一摞数量五百张的宝钞奉上。
见状,被称作驸马的男子也没有多说什么,转身向后院走去。
中年男子见到来人,当即作揖,脸色难看的将外面发生的事情全盘托出。
不过相比较他们这边,距离这里二百余里外的凤阳县却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三人一前二后回了小院,气氛倒是轻松愉悦。
“好,有劳了……”朱高煦接过这面额五百贯的一摞宝钞,作揖回礼过后便转身离去。
他发须皆白却身材高大,走起路来沉稳有力,即便年老,那目光也不曾掺杂浑浊,而是十分坚定。
“眼下是四月十六,你们记得提醒我五月初一当差。”
“谁……”
“殿下,陛下怎么尽发宝钞啊,这五百贯宝钞,拿去换成银钱只能换一百二十五贯,而且听说近来宝钞又跌了,只是不知价格。”
至于为什么不想让他死,那只有去了京城才能知道……
杨展头脑灵活,尽管知道这摞宝钞是一笔天文数字,但他还是忍不住心疼。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谕颖国公傅友德,朕自尔归乡后时常念想,今特此敕谕,着其归京,居于颖国公府,以便召见,另赏钞三百锭,钦此……”
一路上父子无言,直到快抵达正厅时,老人才忍不住开口道:
“好!”
“父亲,宫里来旨意了……”
来到正厅,传旨太监托着圣旨唱声,而他的话让赶来的几个男人脸色煞白,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是!”听到朱高煦的话,杨展双目放光,旁边的王瑄也咧着嘴巴露出笑容。
朱高煦最后提了一嘴,杨展也开怀回应。
他很清楚,即便自己这次躲了过去,那也不是他本事大,而是那位还不想让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