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节(2/3)

    【歌听完了,大家的dna应该动了吧!刚刚这首《好汉歌》正是央版水浒的主题曲,刘欢老师粗犷豪壮的嗓音和这首歌简直无比契合!记得有外国友人说听了这首歌他都想上梁山了,侧面证明这首歌相当有感染力。】

    那画面里的人也选得好,形神各异,气宇轩昂,当得一声好汉!

    金圣叹激动不已:“什么施作罗续,罗贯中分明是狗尾续貂!水浒一书只有前七十回才是精华!”

    【林冲的故事大家很熟悉,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而今天要讲的这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推荐大家有条件的翻一下课本哦!没条件也没关系,一起听就可以了。】

    这背后一个是时代原因,另外就是文化环境使然了,在传统观念里戏曲小说都不够正统,虽然颇受民众青睐,但在正统文人眼里则难登大雅之堂。】

    【顺便说一下,四大名著的作者除了《红楼梦》基本可以确定之外(当然也有人有异议),另外三本其实都有些说道,这一方面是因为《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历代累积而成的故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资料不全,罗贯中的生平就已经不甚清楚了,施耐庵资料貌似更少一些。

    “莫非这歌里唱的好汉,实际是一群匪徒?”

    这话说得,元明清三代致力于戏曲小说的文人俱是心有戚戚,楚棠说的是实情,话本戏曲,本便不如诗文,常常被目为不务正业之举。

    他一边敲桌子一边为心爱的小说正名,又想起坊间流传的百二十回本、百回本,心里愈发觉得不满:“不行,我要为水浒评注,好教天下人知晓,前七十回才是真正的《水浒传》!”

    朱元璋只觉听出了一身壮志豪情,啧啧道:“不知怎的,咱倒是想起了当年转战南北驱逐蒙元的场景。”

    不怪他敏感,前隋大业年间,豪杰并起,瓦岗寨便有一之反隋之军,自古匪盗又有啸聚山林之说,刚刚那曲词里“路见不平一声吼”之句,江湖游侠之气极重,难道这歌里唱的好汉,都是一群匪徒?

    若当时听着这样的曲子,他必定会多砍几l个元军的人头。

    赵匡胤同样心神一紧,他对“教头”这两个字自是熟悉,但上梁山……

    “句末以一‘哇’字作节,一为成韵,二来也增添了慷慨之气,提心摄魄,与梁山好汉正是相得益彰!”李贽同样满意。奉天殿。

    北宋。

    【水浒传》初名《忠义水浒传》,关于它的作者历来有些争议,有施作罗编、罗作、施作罗续等各种说法,也有干脆认为施、罗都是托名的,我们还是按照熟悉的说法,将之认定为是施耐庵所作。】

    一连串施啊罗绕口令似的险些把众人绕晕了,白驹场里的施耐庵更是懵了一瞬:怎么差点就痛失著作权了呢?!

    楚棠并不知晓一首《好汉歌》跨越时空,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老祖宗强势洗脑,歌曲播放完毕,许多人还沉浸在快意恩仇的江湖气里,她清清嗓子道: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人各自赞叹,而太极宫里的李世民却是神情微顿,沉吟道:“上梁山?”

    李贽拊掌叫绝:“《好汉歌》,这个名字倒是十分相配。”

    “词质朴,曲名倒也相当质朴,大俗即大雅啊哈哈!”水镜下的白居易不吝欣赏。

    苏州。

    【不过比起歌里的快意恩仇,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林冲,却不是个典型的快意恩仇的人物。】

    楚棠切换ppt。

    廊柱下的朱权欣然点头,是支好曲子,听着真想出去快意江湖啊!

    明朝。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