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2/2)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想想也很感慨,当年,面对唐诗这样一座高峰,无数宋人嗟叹不已,叹息前贤不可追攀。后来,宋诗仍旧无法与唐诗并峙,但宋词却另辟蹊径,开出艳绝一朵。

    但很快他们就无暇去比对演员比正主的长相了,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荀彧、郭嘉、孙策、孙权、周瑜……一个个人物走马灯一般出现在水镜上;

    三国。

    白帝城托孤、桃园三结义、献刀讨董卓、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一幕幕经典场景如同长卷展现在众人眼前。家国、君臣、忠义、权谋,耳熟能详的戏码被重新演绎。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画面一转,只见水镜上又出现四个大字:三·水·西·红。

    【《水浒传》乃至三国、西游、红楼,同样都是正心诚意的作品。】

    小说也以这样一个侧面,展现了北宋末世王朝的黑暗与腐败。因小见大,或许,这就是经典作品永恒的价值。】

    怎么感觉又不像又像的?

    其后,元曲独领风骚,明清小说亦冠绝今古。从文学形式上来说,诗词曲小说,形式一路趋近于俗,可从立意上来说,它们们都无一例外不去追求雅正的题旨。何谓文学?诚于心,诚于人。】

    忽而视野拉开,铺向喧嚣市井,有大汉救护弱女,拳打奸人;有英豪风雪提枪,怒杀仇敌;有壮士身姿凛凛,悍然搏虎……绿林豪杰逞英雄,聚义梁山行天道。

    竟然全都有!

    下一秒,水镜里传出的声音与这声询问重叠——

    短短四个字激起千层波涛,正主严阵以待,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毕竟连秦皇汉武都被批评过,他受得住。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为前面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作者以“风雪”和“火”立骨,借林冲由忍到狠这一形象的转变,反映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而像林冲这样的禁军教头尚且被逼得走投无路,广大民众的生存现状又是如何?

    有不在状况的人茫然发问:“这是……何意?”

    刘备帐中一片安静,他们再三端详着水镜里人物旁边标注的“诸葛亮”三个字,又使劲看了看旁边的诸葛亮本人,神情恍惚道:“上面的人是,后人扮演的丞相?”

    施耐庵欣慰之余不禁思考:楚姑娘说的局限性是什么,要不也……展开讲讲呗?

    兴化,白驹场。

    本还有所疑惑地杜甫豁地一声站起来,又惊又喜:“这是《出师表》!”

    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猛然抬头:!!!!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