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第173节(3/3)

    “遵命!”在场的官员和将领都被徐世英震住了,当即纷纷恭敬地表态道。

    李济光被打懵了,只是对方确确实实掌握着自己的生杀大权,便连连称是。

    徐世英知道李济光其实是清流一派,虽然这帮清流嘴里一直说忠君爱国,但心里恐怕是痛恨屠杀他们清流的弘治。

    在他们的观念中,恐怕陛下要重用徐溥、马文升和王恕,还有那位太监怀恩才是真正的圣明君主。

    徐世英知道现在不宜小题大做,现在申明忠君的立场后,便淡淡地说道:“三位千户留下,其他人退下吧!”

    “是!”李济光虽然心有不愤,却是跟随大家纷纷拱手退下道。

    “世子,听到是您过来,我跟陈山都不敢相信呢!”留下来的两位千户望向徐世英,显得喜不自禁地道。

    徐世英看着留下来的三位千户,隐隐间觉得这其实都是朱祐樘的刻意安排。

    眼前这三位千户都是自己祖上的旧部,世世代代一直亲近他们的定国公府,哪怕至今都有所联系。

    现在朝廷将这三位千户安排担任东海卫千户,虽然不可能百分之一百效忠自己,但无疑有利于自己掌握这支驻军。

    徐世英知道有些事情还得明确下来,便板着脸认真地告诫道:“今后我希望你们三个都记住一点!”

    “请世子明示!”三位千户交换一个眼色,当即便是恭敬地道。

    徐世英望着三个人的脸,显得一本正经地道:“你们不是定国公府的旧部,而是我大明的东海卫千户,是要替大明捍卫东海的大明将领,明白了吗?”

    “是!世子!”三位千户心头一震,当即便响应道。

    徐世英的眉头微微蹙起,便进行纠正道:“以后别再叫我世子,我现在是东海总督,是镇守东海的第一长官!”

    “是,总督大人!”三位千户感受眼前的世子确实不一样了,当即便改变称呼道。

    徐世英知道不可能一下子抹掉定国公世子的痕迹,但这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不仅仅是为了不被朝臣抓自己的小辫子,而且不能因为某一日他离开,结果这帮人不再服从于大明朝廷,忘记自己是大明将领的事实。

    徐世英在纠正这帮人的称呼后,便进入东海总督角色并询问道:“刘柊禹和李济光究竟是什么矛盾?”

    “此事说来话长,起初是因为李济光想插手新鲜肉食供应,结果被刘柊禹拒绝了,而李济光自那时起便处处刁难刘柊禹!最近则是南山部的酋长之子送来一批油料,但南山部是朝鲜的叛民,从不肯向朝鲜纳税,李济光以此为由将人抓了,还通知济州牧派人过来将人带走!”陈山是年龄最长的,便将事情的经过说出来道。

    旁边的千户亦是发表自己的看法道:“其实这事还是刘柊禹做的对!像早前的新鲜肉食,南山部这边给的价格实惠且肉质新鲜,因何还要从济州牧那边买高价肉呢?”

    “这油料也是一个样!济州牧压根不许普通百姓往我们这里送,他却是想要垄断卖高价,只是刘柊禹一直只要他们一小部分,而大部分还是从南山部落那边购进来!此次南山部的人直接送到联合城,结果被李济光领着人抓了起来!”陈山进行补充道。

    徐世英理清了事情的经过,便一本正经地询问道:“南山部的酋长之子现在在哪里?”

    “济州牧的人今天一大早便过来,现在应该将人押出城了!”陈山先是微微一愣,而后如实地汇报道。

    内外兼治,帝喜为上

    朝鲜是一个崇文的儒家国度,特别开国君主是武将政变夺取政权,故而亦学习宋朝走重文轻武的路线。

    参治岛位于朝鲜半岛的南边海域,派遣驻军过多容易出现军阀自立,但派遣军队过少则不利于政府制夷。

    对统治者而言,自然不希望出现军阀自立的情况出现,所以历代的济州牧守都不会拥有太多的军权。

    正是如此,虽然百年前派大军成功讨伐牧胡,但牧胡的势力一直残留,甚至耽罗的土著居民一直繁衍至今。

    现任济州牧守李准宾是一个有雄心的官员,到任之后便瞄准岛上的残存势力,试图将耽罗土著、蒙古遗民和华夏遗民通通除掉。

    如今明军突然入驻参治岛,他的心里不由得打起了如意算盘。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