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第188节(1/3)

    “汪直如此行径,人人得而诛之!”

    “刘大夏一家数十口人命,定要让阉竖血债血偿!”

    “有明以来从未有宦官纵火灭贤臣满门,当将汪直凌迟!”

    ……

    在汪直锁门纵火烧刘大夏满门一事上,大家的矛头纷纷指向汪直,京城的舆论一致要求朝廷对汪直明正法典。

    “刘大夏所供的西南档案位置是假的!”

    “刘公哪怕看到自己家人被烧死,亦是以西南百姓为重!”

    “如此心怀西南百姓的好官竟然被人烧死全家,天理何在?”

    ……

    有关刘大夏招供的事情得到了美化,由于安南档案并没有在建州档案的位置上找到,刘大夏顿时变成一个铁骨铮铮的直臣。

    虽然刘大夏这种罔顾全家性命的行为其实是一种不教,但文人的嘴历来都十分双标,对刘大夏的行为赋予大义的名分。

    至于张贞为阻止战事而撞死在石狮前倒是声音小上许多,毕竟此次主战的是内阁、六部和皇帝,并不是一帮词臣能够完全主持京城舆论。

    当然,朱祐樘“逼死”大明第一贤者张贞的事情注定很难平息,有关暴君、残暴、无道等词汇在阴暗处愤愤地响起。

    这两件事情如此迅速在京城传播且发酵开来,自然是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而且煽风点火必定不是一个或几个而是一帮人。

    傅瀚是地地道道的翰林官出身,去年从翰林院调任国子监祭酒。

    虽然朱祐樘一直有意打压词官,但历来国子监跟翰林院有着紧密的联系,像国子监祭酒一直都默认是由翰林官担任。

    师者,传业受道解惑也。

    只是在实际的师生关系中,很多弟子其实是老师的“炮灰”,特别是在两党的争斗过程中总会冲到最前面。

    傅瀚得知自己所教导的十名刚刚中举的弟子相约前来拜见,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却是知道这十位弟子能助自己将风波再往上推一推。

    朱祐樘有明君不做,偏偏要做暴君,准备下地狱吧!

    西苑,养心殿。

    一缕缕青烟从铜炉中弥漫而起,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檀香。

    身穿常服的朱祐樘坐在御案前处理两京十三省的奏疏,似乎没有受到京城这场舆论风波的影响,正投入于日常的工作中。

    “沿河各州县务必加强河堤巡查,严防百姓掘堤引水……”

    朱祐樘批示手中的奏疏,虽然黎朝的战事十分的重要,但国内的事务同样不少,亦需要他着手进行处理。

    像黄河的河堤需要加固,辽东的粮仓亦要继续夯实,湖广的清丈同样不能松懈,大同对蒙古亦需要继续渗透等。

    亦幸好朱祐樘拥有二十一世纪处理事务的逻辑思维,不然一般的帝王恐怕是吃不消,最终被迫将权力下移给内阁或司礼监。

    至于最关心的安南档案去向,虽然还没有成功地找到,但却是有了比较意外的收获。

    有人先一步将信息传回京城,致使京城这边将安南档案进行转移,而这京城的暗涌中确实隐藏着一股神秘的势力。

    “这位真是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吗?”

    翰林侍讲张升和翰林侍读谢迁站在这里已经有一会,看到朱祐樘从容不迫处理奏疏的模样,眼前这位当真是越来越具备帝王之相,致使他们不由得再度自我怀疑起来。

    朱祐樘将手中的奏疏处理完毕,便对等候的翰林侍讲张升和翰林侍读谢迁道:“百家院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人员都已经陆续就位,百家院两京十三省下设的分院已经设立完毕!”翰林侍讲张升当即认真拱手,脸上闪过一抹做事后的兴奋。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